正文 第4章 了解肝髒,認識乙肝病毒與乙肝(3)(2 / 3)

什麼人需要定期進行肝穿刺檢查

肝穿刺檢查就是通過肝穿刺針,利用負壓吸引獲取少許肝組織,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這是一種能直接了解組織的病理變化,做出較精確診斷的檢查方法,是公認的“金標準”,其診斷價值甚至高於血液生化、影像學檢查的診斷。很多所謂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實際上還是患者,盡管他們表麵上同健康人一樣,但他們的肝穿刺標本中已有炎症病理改變及纖維化改變。有炎症就有纖維化,炎症不控製,纖維化程度就會加重。一些患者平時不注意定期體檢化驗複查,又被錯誤地引導為不需治療,久而久之肝髒纖維化程度逐漸加重,直到出現腹水等症狀才到醫院就診。這時常常已是肝硬化中晚期了,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建議,對於肝功能正常但病毒複製活躍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特別是年齡大於35歲時,應動員其做肝穿刺檢查。如病理發現有炎症和纖維化,應當及時進行抗病毒和抗肝纖維化治療。

何謂乙肝“兩對半”

乙肝兩對半實際上是指乙肝病毒的5種血清標誌物:表麵抗原(HBsAg,又稱澳抗)和表麵抗體(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以及核心抗體(抗-HBc)。因為是由兩對抗原抗體配對,另加一個抗體組成,故俗稱兩對半。檢測乙肝兩對半是診斷乙肝的重要依據。那麼,兩對半中的每一項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1)表麵抗原:若為陽性,提示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因為表麵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僅此一項陽性並無傳染性,70%~90%表麵抗原可長期陽性,如無症狀,且肝功能正常,不需處理,也不妨礙工作和學習。

(2)表麵抗體:這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可以中和乙肝病毒。這一項陽性是一種好現象。

(3)e抗原:表示乙肝病毒複製(繁殖)活躍,傳染性較強,與其密切接觸被傳染的可能性較大。此抗原如長期存在,提示為慢性乙肝。

(4)e抗體:表示乙肝患者病情緩解穩定或趨向康複,預後良好,傳染性降低,但不能保證乙肝病毒已全部消失。

(5)核心抗體:若為陽性,說明近期感染了乙肝病毒或病毒仍在繼續複製(繁殖),或曾經有過乙肝病毒感染,但不能區分是曾經感染過還是目前正在患病。

如何給兩對半檢查“對號入座”

看乙肝兩對半檢測報告單,通常不是看單項結果如何,而是根據五項(兩對半)結果的整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那五項結果的不同組合又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呢?我們來看一下。

(1)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俗稱“大三陽”,表明有HBV感染且病毒複製活躍,傳染性較強。

(2)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俗稱“小三陽”,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複製相對靜止,傳染性相對較弱。

(3)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表明有HBV感染但病毒複製相對靜止,傳染性相對較弱。

(4)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表明曾感染過HBV,但已產生保護性抗體,不具有傳染性,也不需注射乙肝疫苗。

(5)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表明曾經感染過HBV。

(6)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表明注射乙肝疫苗後產生的保護性抗體,若未注射乙肝疫苗,則表明曾經感染過HBV,現已產生保護性抗體,不具有傳染性,也不需要再注射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