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回:封疆不掩胭脂色(11)(1 / 3)

“那件事倒是過去了,隻是夫君現任山東巡撫,幹爹,你也知道,山東是什麼地方,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到處都有,拳民時時滋生事端,幾任巡撫都站不住腳跟,為此,夫君日歎夜噓,如同坐在爐火上。”沈玉英忍不住地歎氣,道。

“凡事有弊則有利,不能隻看到壞的方麵,山東貧瘠、民風剽悍,這是事實。但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比方說,京津是這座大院,山東就是外麵的籬笆。屏障若毀,犲狼虎豹就會直驅而入,危及大院的主人。這個時候,朝廷派你夫君坐鎮山東,好事壞事姑且不論,至少他在太後和皇上的心眼裏,已占有了一席之地。”翁同龢一邊安慰一邊分析道。

“幹爹,夫君這次叫我來,是想勸你去山東頤養天年,若遇難事,幫他參謀一下。”沈玉英移步過去,輕捶著翁同龢的肩背,像小姑娘撒嬌般,道。

“傻閨女,幹爹如今是欽犯,受地方官嚴加管束,是不能越縣過府,挪騰地方的。不過,念著有這份孝心,我可以幫你倆推薦一個人。”翁同龢幾年沒人捶背了,覺得十分舒暢。

“我若猜得不錯,應是石叔叔。"沈玉英俏皮地咐著他的耳根,小聲道。

“閨女果然冰雪聰明,一猜就中,論謀略,你石叔叔比幹爹不知高深多少倍嗬!現幹女婿已是封疆大臣,幕府正是需要這樣運籌帷幄的謀士。”翁同龢笑道。

“那敢情好,夫君為了尋找他,不知委托了多少人,想不到他躲在你這裏。"沈玉英喜道。

“這叫燈下黑,當年太後緝拿他多年未果,是因為她絕對想不到他躲在我的府裏。”

翁同龢撚著胡須,借著有點酒意,說了這件事及石一石的身世、經曆。

石一石,因其母分娩前夢見他從石頭蹦出來,故又名石天賜,安徽滁州人,出身富賈家庭,自幼聰穎過人,善於思考問題,平時喜歡為村民出謀獻策,排憂解難,被人稱為“小諸葛"。

十八歲中舉那年,村寨遭到一股山匪圍攻,石一石臨危不懼,不但指揮村民打退了山匪,事後還設計擒捉

匪首呂嘯林,欲交官府法辦。

不料,呂嘯林恃著一身功夫,在押解途中得以逃脫。見官府追捕得緊,料躲身不得,便潛逃到南方參加了林鳳祥的“太平"軍。由於作戰勇敢,很快地提升為軍官,成了林鳳祥手下的一員幹將。

1853年3月,太平天國建都南京。洪秀全、楊秀清派林鳳祥、李開芳率兩萬多人北伐,從浦口出師,經江蘇進入安徽境內、沿滁州北上河南。

兵入滁州時,呂嘯林為報私仇,以抗拒天兵為理由,率部血洗了石家。

石一石當時遊學在外,幸免於難,聞到父母妻兒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指天發誓,一定要報此血海深仇。

林鳳祥、李開芳率部隨後穿插河南,攻入京畿重地直隸,擊潰直隸總督額爾經額部萬餘人,10月抵天津近郊楊柳青,震撼清廷。

鹹豐皇帝慌了,將清太祖努爾哈赤使用過的寶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軍進剿。

僧格林沁受命統領健銳營、外火器營、兩翼前鋒營、八旗護軍營、巡撲五營及察哈爾各官兵,並哲裏木、卓索圖、昭烏達蒙古諸王勁旅出京。行軍路上,救了因餓昏倒在地的石一石,問明情況後,遂收留他在帳下。

九月,僧格林沁設防紫荊關,十月,在天津南王慶坨與北伐軍開戰,北伐軍損失慘重,退到連鎮一帶。

鹹豐四年5月5日,北伐軍退至東光縣連鎮。李開芳率精騎南下接應援軍,馳抵山東高唐,方悉援軍已在臨清敗沒,乃據高唐作固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