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窮慣了的我們,麵對極大豐富的商品,顯得手足無措,沒有了目標,當盲目攝取高熱量食物時,就為我們未來的肥胖埋下了第一粒種子。
阿偉:喲,您這是講故事呢?以前我怎麼沒有感覺呢?
福哥:你當然沒有感覺了,你才多大啊?
阿偉:那第二個改變呢。
福哥:第二個改變就是我們在家開夥做飯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外出就餐的機會越來越多。過去,要是誰家能在外麵撮一頓,都讓人羨慕。所以,那時在外麵吃飯,叫“下館子”,你一聽這叫法,就是一種奢侈的體現。那時在單位工作的員工,中午也大都回家自己做飯吃,家遠的都帶飯(也基本是吃自己做的飯),後來在食堂吃飯。30年後的今天,帶飯的有,但很多人至少有一頓飯,就是午餐,現在叫工作餐在外麵吃,有的人甚至晚餐、早餐也在外麵吃。這種吃飯方式的改變,使得我們把吃的權利拱手讓給了別人。表麵上看,你點什麼,人家做什麼,而實際上成了人家做什麼,你吃什麼。衛生不衛生單說,食物品質的好壞你可就不掌握了。
阿偉:也確實是這樣。我記得1988年上海鬧過甲肝,2003年全國鬧非典,那時很多人可注意衛生了。可風頭一過,再也沒有人想起這些事了。我聽說有些飯館用地溝油給人做飯。早上路邊炸油條的,用的不知道是不是好油。
福哥:話也不能絕對了。但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價格是一個重要競爭手段,所以在用餐的原材料上,你真的不清楚到底會是怎麼樣。當然,大的飯館這方麵肯定會比小餐館要強一些,路邊小店的衛生、原材料的狀況你就更別提了。現在不隻是食品衛生的問題了,而是食品安全的問題了。這就為我們未來的肥胖埋下了第二粒種子,吃飯的權利拱手交給了他人。
阿偉:快餐食品和加工食品的危害,我們前麵已經討論過了,您就不用再說了,這算是第三粒種子吧?
福哥:不錯。快餐食品,尤其是洋快餐,高熱量、高脂肪、低營養正在一步步侵蝕我們年輕一代的健康。有很多20~30歲的年輕人,都是靠吃這些垃圾食品長大的,都是在這種快餐文化熏陶中長大了。
可以這麼說,城市裏的孩子,沒吃過北京烤鴨的大有人在,但沒吃過洋快餐的幾乎沒有。現在一些國家(如韓國、俄羅斯)的教育部門已明令禁止在中小學出售垃圾食品。
阿偉:沒錯,我特愛吃。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在洋快餐店打過工,他們管的飯就是這些垃圾食品,當時咱窮啊,也不懂,還認為這是好東西,特愛吃,可沒想到,我現在會變成了這樣。
福哥:第四粒種子就是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居住環境的改變。我小時候,絕大部分的人家,都住在平房的大雜院裏,孩子們一天到晚的除了玩就是玩。後來搬到樓裏了,人們就很少再出來活動了,運動當然也就更少了(現在國家終於認識到這點了,開始強調中小學生每天要有1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了)。不僅如此,過去我們外出,還騎個自行車,還有點運動,而現在,汽車越來越多,人變得越來越懶了。
有很多人自從有了汽車以後,就開始發胖了,這種例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