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慢性病(1 / 2)

“有什麼別有病,沒什麼別沒錢”。這是人們最愛說的一句話,也是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人們現實生活心態的真實體現。

看看2007年“兩會”的民意調查,“看病難,看病貴”成為全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它甚至壓過了住房和教育,排在新“三座大山”之首。盡管藥品價格一降再降,但絲毫不能降低人們的抱怨。

生活這是怎麼了?看著一排排高樓拔地而起,看著馬路越修越寬,看著滿街跑的高檔汽車,看著銀行存款一路飆升,看著股市滿眼飄紅,而國人的心情似乎並不那麼輕鬆。

小學生:從他們踏入這個社會開始,就進入了無情的競爭之中。

除了學好課堂上的功課外,音樂、美術、奧數……,他們沒有了休息日,沒有了滿街跑的呼叫,沒有了本該有的天真爛漫,一個個小班,被學校和家長安排得滿滿的,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學一門技藝,多數人的目標隻有一個,就是在將來小學升初中的時候,這些大小證書能派上用場。雖然這些期盼有時候會被一個新的升學文件給打破,但是家長們仍然樂此不疲。小胖墩、小豆芽孩子隨處可見,而臉上帶有健康紅暈和輕鬆笑容的孩子卻在減少。

中學生:青春期的孩子,本應該陽光燦爛,但一個個大眼鏡掛在臉上(最新數據:中國學生近視眼發病率全球第二,人數第一),一個個大書包背在肩上,正當他們在題海戰術中奮力拚殺的時候,身高在增加,有的背卻開始駝了,臉開始灰了,他們的目標大多是為了考取一所好的大學,而似乎沒有更多別的選擇。

大學生:好不容易上了大學,他們的心情也並不輕鬆,幾年以後,又都麵臨著就業的壓力。人們發現,越來越不容易找到一個好的工作。

初入職場:別以為找到了一份工作,人就可以輕鬆了。剛入職場的年輕人,缺少工作經驗,既要在職場上拚命學習,站穩腳跟,又要想著去掙錢,為房子、車子玩命工作,他們吃著垃圾食品,天天熬夜,沒有運動的時間,以健康作代價,來換取盡可能多的收入。“年輕的時候,拿命換錢,到老了,拿錢換命”,這是多數年輕人現實心態的寫照。

三十而立:當房子、車子都有了,婚也結了,就又該忙著要孩子了。為了孩子以後能有一個好的前途,還要繼續玩命賺錢。加班成了家常便飯。在一輪又一輪生理和心理雙重壓力之下,能孕育出好的下一代嗎?即使孩子生下來了,其身體狀況可想而知。

人到中年:孩子一天天長大,而自己卻在一天天變老,而且是在加速變老!40歲,正是一個人年富力強的時候,有一天卻突然發現,自己好像進入到了退休的年齡。過去父輩們都能幹到60歲退休,而今天,四五、五零現象似乎司空見慣。上有老,下有小,正該幹活養家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幹不動了。這種現象在IT精英、企業高管(含民營企業主)、媒體記者、證券、保險、出租車司機、交警、銷售、律師、教師等行業中尤為普遍。中年猝死,過勞死,這些過去根本沒有見到和聽到過的字眼,現在成了熱門詞彙,失眠、多夢、頭暈、眼花、肥胖、心悸、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脂肪肝,這些亞健康狀況,嚴重威脅著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