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待花開

校園文學

作者:周嘉鼎

在《基督山伯爵》的結尾處,唐泰斯的一句話道出了支撐人類生存、發展的奧秘:希望與等待。

在漫長的人生中,能不沉淪,不頹廢,不彷徨,始終懷揣著美好的希望,等待擁抱天邊的曙光——這便是人生最好的狀態了吧?

正如劉墉在《花癡日記》裏描述的,在陽台親手種植一盆曇花,幾十天如一日地悉心照料,當白色的精靈終於在一個淩晨起舞的時候,他沒有失態地欣喜若狂,而是報以一個甜美的微笑——一種淡淡的喜悅。在辛勤的嗬護與耐心的等待中,他學會了淡然麵對一切。這是一種“草木不謝榮於春,亦不怨落於秋”的淡然,欲望之火已在一種平和的心境中消泯。

可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被欲望的火焰燒灼著,在追求的道路上疲於奔命——於學術專業深究細研,於浮華名利鷹視狼顧,於利害得失洞幽察微……可很多人在奔波忙碌中卻落得填溝轉壑,空負豪情而籍籍無名。最終,他們才發現自己“除了狂熱與喧囂,內心空無一物”,他們中的很多人會在失望中絕望,自怨自艾,就此沉淪。他們所缺乏的,正是一顆冷靜、淡定而又執著的心。

木心老人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那些前功盡棄者,半途而廢者,皆因昧於多久才能成功。”如果無法在等待中保持一顆淡然的心,漫漫人生如何到達彼岸!所以當讀到食指在黑暗中用筆杆搖曳著曙光,寫下的相信未來的詩篇時,我的心被深深震撼。無論是在“文學圈外寫作”的王小波,還是在獄中依然獨立思考的楊小凱,他們都能拋開一切煩雜的俗務,靜心在自己認定的道路上走下去,即便孤獨一人,也咬牙忍耐著寂寞。

是否能忍耐往往決定了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尼采說過:“傑出的人不僅能忍人所不能忍,並且樂於接受這種挑戰。”強者不會在等待與忍耐中摒棄希望之火,他們懷揣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的夢想,即便身處泥淖之中,依然不忘仰望星空。

也許我們要熬過非議,熬過嘲諷,熬過輕蔑;要跨過千溝萬壑,經曆狂風暴雨……但是我們心中的希望之火應當經久不熄。就像林清玄筆下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全心全意地開放,以開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讓野百合之香傳遍山穀……

哪怕我們隻是一株野草,也要胸懷開花的夢想,在等待中不沉淪,不頹廢,不迷茫,懷揣著希望的種子,擁抱天邊的曙光,靜待花開。

——這,便是生命的意義吧。

【點評】

在今天這個多少有些浮躁和喧囂的社會,誰能在等待中保持一顆安靜的心,或者說能在安靜的狀態下等待,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可是事實上,唯有能在安靜的狀態下等待,或者說在等待中保持安靜,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君不見那些事業上的成功者,沒有一個不是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人。因為,成功恰如蜂蜜,是需要時間去發酵和釀製的。本文以充足而典型的論據,以正反對比的方法證明了這一道理。

(王淦生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