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單位麵積側壓。由於血管分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所以,也就有動脈血壓、毛細血管壓和靜脈壓。通常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

血管內的血液,猶如自來水管裏的水一樣。水對水管的壓力,猶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水的壓力取決於水塔裏的水容量多少和水管麵積大小。水塔裏的水越多,水對水管的壓力就越大,反之,水塔裏的水逐漸減少,水對水管的壓力也減小;血壓也是如此,當血管擴張時,血壓下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影響血壓的因素即動脈血壓調節係統,主要通過增減血容量或擴縮血管,或兩者兼而有之,使血壓升高或降低。當心髒收縮時,動脈內的壓力最高,此時壓力稱為收縮壓,也稱高壓;心髒舒張時,動脈彈性回縮產生的壓力稱為舒張壓,又叫低壓。

血壓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近年來在我國實施了法定單位,按照規定血壓的計量單位改為千帕(kPa)。1mmHg=0.133kPa,也就是7.5mmHg=1千帕。換算口訣:kPa換算成mmHg,原數乘30除以4;mmHg換算成kPa,原數乘4除以30。

血壓常使用血壓計測定,血壓計以大氣壓為基數。如果測得的血壓讀數為12.0kPa(90mmHg)即表示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比大氣壓高12.0kPa(90mmHg)。

在每個心動周期中,動脈內的壓力發生周期性波動,這種周期性的壓力變化引起的動脈血管發生波動,稱為動脈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