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同學那裏借了一對16磅的大啞鈴,按書中的要求每天鍛煉各個部分的肌肉,我還找了一塊家裏壓酸菜缸的大石頭,每天舉石頭,或者抱著石頭練蹲起,又練單雙杠、俯臥撐和仰臥起坐,經過幾個月的鍛煉,胳膊和大腿很快粗壯起來,渾身是“塊”。
每天早上我都到江邊練長跑,三千米、五千米、八千米.......
1973年8月21日我寫下的一個作息時間表:
早4:30——6;00 起床,跑步
6:00 作飯,吃飯
7:00——7:40 收拾屋子
7:40 上學
12:30 放學回家吃飯
1:30 收拾完,開始學習(包括體育)
4;30 學習結束,休息半小時
5:00 開始作飯
7:30 收拾完
8:00 舉石頭,蹲石頭
8:30 睡覺
下午班作息時間表
早8;00開始學習
11:40開始作飯
12:10上學
5:00放學回家,作飯
其餘時間同上午作息時間表
自學課程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一 數學 政治 數學英語數學曆史英語
二 地理 語文 曆史語文地理語文衛生
三 化學 物理 日語化學物理政治複習
四 體育 植物 體育日語體育植物複習
這個自學課程表,是當時放學後自己學習用的,課本都是自己單獨找的,那時除了在學校學英語外,還自學了俄語、日語。不管實際學了多少,精神可嘉吧。
再有就是學遊泳了。因為我們是在鬆花江邊長大的,大多孩子特別是男孩子,都會遊泳。每到炎熱的夏季,遊泳是孩子們的最愛。我從小在鬆花江邊長大,遊泳是第一愛好,小學時學校開遊泳課,每人發張表回家讓家長填寫,就是征求家長意見,我媽媽說我從小身體不好,不同意我上遊泳課。失去了“合法”學遊泳的資格,我在小學時就沒學會遊泳。上中學後,跟同學們一起到江邊,人家下水又玩又耍,我隻能幹眼饞。後來不甘於此,買了一本《怎樣學遊泳》,自己偷著學,從在臉盆裏練憋氣開始,磕磕絆絆學了幾年。那時,學校就在江邊,每到夏天,一放學就跑去遊泳,玩夠了才回家。到高中時,我終於可以在鬆花江裏劈波斬浪了,順遊幾千米沒有問題。
在1973年夏季的一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去江邊遊泳,大夥先下水,我和許立軍看衣服。看衣服,就是看守下水遊泳人脫下的衣服,衣服用看著嗎?絕對必要,那時經常有遊泳的人因衣服被偷了,隻能光著身子跑回家,你看你赤條條隻穿條泳褲在江邊晃蕩沒人稀罕,若就這樣走在大街上可是另一回事了,所有的人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瞅你,還有捂著嘴偷著樂的,“這小子,準是衣服被偷了,看看,光著身子回家......”不是想當然,本人就有過這樣的慘痛經曆呀,後果簡直不堪,所以,每次去遊泳都要找個看衣服的。這個活一般人還不愛幹,你想想,大熱天兒坐在太陽底下曬著看別人在水裏涼快,很難受的,我們的弟弟們常常充當此類角色,當然,得給他們買幾根冰棍哄著。
大夥玩夠了回來了,坐下休息曬太陽,該我和許立軍下水了,我倆脫了衣服換上泳褲,沿著鬆花江向上遊走,一口氣走了很遠,準備順流而下,一趟就是兩三千米了。上遊很安靜,沒有什麼人,我倆走下水,看著對岸,幾乎不約而同地說:“咱倆渡江啊?”那時江邊的孩子是不是學會了遊泳,有個硬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橫渡鬆花江。當時我和許立軍都可以順遊幾千米了,但是都沒有渡過江,所以還不夠硬氣,也正因如此,與同學結伴來遊泳時,我們倆也是第二梯隊的,隻能先看衣服,人家玩夠了才輪到我們。我們已經具備了實力,缺少一次突破,我們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