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十三、痛並快樂著(2 / 2)

在1968年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偶然從一本舊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裝配礦石收音機的方法,引起了我的興趣。從此我瘋狂而執著地迷戀上了無線電,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一直到中學畢業迷了六年時間。

當時在中央大街上有一個收音機商店,是二層樓。一樓賣收音機,二樓買收音機零件。我跑到那裏,看到了有裝配礦石收音機所用的“礦石”,是一個小裝置裏麵有一塊小鍺礦石,一根細金屬絲刺在礦石上,裝置兩端有可以連接引線的細螺栓。簡單點的8分錢一個,精致點的0。31元一個,我立即買了一個回來。

我和鄰居老魏家的毛子爬上樓房房蓋,把一個鐵笊籬綁在一根木棍上樹起來,把一根電線一頭栓在笊籬上,然後引下來從窗戶進入屋子裏,這就是天線。屋子裏的暖氣管道就是地線。把天線和地線分別接在礦石的兩端,再把耳機也接在這兩端,一架最簡單的收音機就製成了。從耳機裏第一次聽到廣播聲,真是無比興奮!

剛開始用的耳機是借別人的,玩了幾天就被要回去了,我隻好用家裏媽媽那台半導體小收音機的小耳機,因為不匹配,收聽效果不好。可是買一副頭戴式耳機要5元多,太貴了。我磨了媽媽幾個月,媽媽總算給我錢買回來了。但是這種簡易收音機收聽效果還是很差,而且不能選台,幾個廣播電台的聲音一起響。我先是裝了線圈,聲音大了很多,加裝活動線圈後有一定的選擇性,可以把想聽的電台聲音調大些,可還是不完美,要想真正讓收音機能選台,就要加裝可變式電容器,也就是真正收音機所用的東西。我天天跑到收音機商店去琢磨,那時隻有一種雙聯式可變電容,不鏽鋼製的,2.7元,也是個昂貴的家夥。終於有一天我冒著被媽媽批評責罰的風險,一狠心,把媽媽交給我買菜的錢買了這個“雙聯”。媽媽回來少不了狠狠批評我一頓。

有了耳機、線圈、雙聯,礦石,一架真正完整的礦石收音機終於裝成了。聲音洪亮,可以選擇性地收聽中央、省、市電台的廣播,還能聽到蘇聯的莫斯科電台華語廣播,那時這叫“敵台”,“收聽敵台”是要獲罪的。反正戴著耳機誰也不知道你聽的是什麼,我經常在早晚偷著聽。

上中學後,我又接著琢磨裝配更高級的晶體管“再生式”收音機,從同學那裏借來《無線電》雜誌和有關的書籍天天看。收音機商店更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我用媽媽給我的零用錢和買菜“擠”出來的零錢一點點地把二極管、三極管、電阻、電容、磁棒線圈等等無線電零件一樣一樣買回家來,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看線路圖,買電烙鐵頭和電熱線圈自製了電烙鐵,從一管機、三管機一直裝配了五管放大機。

我又開始琢磨裝配更高級的“超外差”式收音機。我買了一本厚厚的《晶體管收音機》,也不知翻來覆去讀過多少遍,把書都翻爛了。當時遇到兩個最大的問題,一是需要約20元錢購買零件,這筆錢湊起來很困難,我連攢帶擠整整用了四年才湊夠;二是商店裏很多零件買不到。初中畢業暑假時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回河南老家路過北京時,在王府井百貨商店,我終於把所有需要的零件基本湊齊,又鼓搗了兩年,終於在高中畢業下鄉前開了幾個夜車裝配出了一架我自己設計裝配的七管超外差式晶體管收音機,這架收音機在遙遠的北大荒邊疆陪伴了我一年多,直到我買了一部新收音機為止。

在下鄉後,我明白點無線電的事不知怎麼被連隊的知青和老職工知道了,誰的收音機有點毛病了都來找我。我知道這些工廠正規生產的收音機出毛病多半是電源方麵小故障,所以打開稍微鼓搗一下往往就好了。弄好一兩個,名氣就更大了,一時間還真唬住不少人呢!

對於我這個愛好,媽媽基本還是理解和支持的,所以我才得以時常“擠”點錢支撐下來。後來媽媽還給我訂閱了《無線電》雜誌,還給我借來一個萬用電表,因為裝配超外差式收音機的技術要求更高,已經需要用電表測試某些參數,不是單憑眼觀耳聽就能解決問題了。而爸爸則有點不以為然,他的理論是,學這個東西沒什麼用,將來需要收音機可以買,壞了可以送出去修,花好大精力弄這個,是浪費時間,更甚者還容易“玩物喪誌”。但他從來沒有直接幹涉和製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