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中的實踐問題研究
敘事·案例
作者:王誌華
摘 要:信息技術教育已經走入了新的層麵,我們要從實踐教育入手,去創造更為現代化的教育方式,培養能適應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本文從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和師資力量三個方麵入手,提出問題,肯定了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反映了當前重視理論教育的教育模式所帶來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教育 實踐問題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5B-0096-01
信息技術教育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後,已經取得了一個較為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漸漸顯露出一些問題,即實際運用不熟練,實踐能力遠低於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不僅在中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在別的學科教育中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一、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中的實踐問題
(一)課程目標理論性傾向嚴重
現代的中學教育以課堂教育為主,計算機學科的教育方式也是如此,而在課堂上,僅僅能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掌握理論知識是一切實踐發展的基礎,也隻有基於堅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生才能夠擁有長遠的眼光,正確作出關於學科發展的決定。在理論教育的地位如此之高的同時,實踐教育由於它的難操作性,很難被廣泛地應用到學生教學上,使得理論教育擁有了更容易開展的優勢。因此,教學的天平自然而然就向理論教育傾斜了,在高校教育中,培養計劃主要圍繞著理論教育開展,而實踐教育隻是理論教育的一種“附屬品”。
(二)課程結構不合理,忽視教學實踐環節
由於課程目標的傾斜,高校裏的課程以理論課程為主,實踐課程隻占了總學分的很小一部分。並且在這為數不多的實踐課程中,絕大多數實踐實驗的內容是去驗證某一規律或定律,以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從頭到尾走完整個實驗流程,很少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實驗、創新實驗。現在的中學教育裏,實踐教育還處於一個落後的狀態,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真正從中獲得應該獲得的能力。從這種環境走出去的學生,從近處說,無法創造出優秀的,讓人能夠耳目一新的畢業設計作品;從遠處說,難以於真正了解社會市場需求,無法參加公司裏的創新設計開發,綜合素質不高,終究不能被社會真正接納。
(三)實踐教學受滯後的師資隊伍建設的影響
由於教學的重心並不是實踐教育,因此參與到實踐教學中的師資力量遠沒有理論教學的師資力量那麼強大。實踐教學課程學時少,過程固定而簡單,因此對老師的要求並不是很高。被安排來做實踐教學的老師有可能是先上崗,後學習,自己都沒有弄懂的情況下就去教了學生,並且這樣的老師隻會固守陳理,不會想著創新,改變實踐教育,而進行理論教學的老師,不僅很有可能也不具備實踐教學能力,而且更不會去改變實踐教育模式。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個死循環。師資力量的落後,直接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