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呼吸係統疾病(1)(1 / 3)

第一節感冒是冬春季節最常見的多發病

一、簡介

本書以現代研究成果和中醫傳統理論為基礎,采用中西醫對照的方式分別介紹各類常見病的中西醫防治要點,包括呼吸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泌尿係統、血液係統、內分泌及代謝疾病、風濕類疾病等七大類的42種常見疾病的概念,臨床表現,西醫診斷依據和治療,中醫分型及治療,對每種疾病的飲食療法,生活調理,預防與保健、以及相關知識作了頗為詳細的敘述,包括現代研究新成果、新觀點,對日常生活中保健養生做了建議和指導。本書通俗易懂,既突出西醫的檢驗和儀器檢測診斷知識,又突出中醫辨證施治和全麵調理養生的方法。本書適合廣大讀者、特別是常見病患者,也適合廣大醫務工作者臨床參考。

本書以現代研究成果和中醫傳統理論為基礎,采用中西醫對照的方式分別介紹各類常見病的中西醫防治要點,包括呼吸係統、循環係統、消化係統、泌尿係統、血液係統、內分泌及代謝疾病、風濕類疾病等七大類的42種常見疾病的概念,臨床表現,西醫診斷依據和治療,中醫分型及治療,對每種疾病的飲食療法,生活調理,預防與保健、以及相關知識作了頗為詳細的敘述,包括現代研究新成果、新觀點,對日常生活中保健養生做了建議和指導。本書通俗易懂,既突出西醫的檢驗和儀器檢測診斷知識,又突出中醫辨證施治和全麵調理養生的方法。本書適合廣大讀者、特別是常見病患者,也適合廣大醫務工作者臨床參考。

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是鼻、鼻咽、喉咽等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診斷名詞,也常統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本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較高。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季最多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小兒發病率最高。常呈散發性,偶可造成流行。一般經5~7日痊愈。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所致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常易造成大範圍甚至世界性大流行。本節主要介紹普通感冒。

二、表現

從感染病毒到臨床出現症狀,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感冒患者的潛伏期一般為1~3日。感冒多數起病急,呼吸道症狀包括:打噴嚏、鼻塞、流涕,1~2日後,由於炎症向咽、喉部位發展,會相繼出現咽痛、咽部異物感,重者可出現吞咽困難、咳嗽、聲音嘶啞,如無繼發細菌感染,則痰少,為白色黏痰。合並眼結膜炎時,還會出現眼痛、流淚、畏光。除上述症狀外,還常伴發輕重程度不一的全身症狀,如惡寒、發熱、全身疲軟無力、腰痛、肌痛、腹脹、納差,甚至出現嘔吐、腹瀉。有些患者,口唇部還可出現皰疹。上述症狀多在5~10日自然消失。

三、診斷依據

1.多在感冒流行時期發病。

2.咽部幹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流涕,可伴有咽痛;或有低熱、頭痛。

3.檢查見鼻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充血等。

4.病毒性感染見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比例升高。合並細菌感染者有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及核左移現象。

四、治療

(一)西醫治療

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以對症治療為常用措施。

1.對症治療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可用對乙酰氨基酸(百服嚀)、維C銀翹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板藍根衝劑。

2.抗菌藥物治療如有細菌感染,可選用適合的抗生素,如青黴素、紅黴素、螺旋黴素、氧氟沙星。單純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二)中醫治療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外邪乘人體抵抗能力下降,侵襲於人體所致。

風寒感冒型

【症見】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喉癢咳嗽,痰白稀薄;重者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小便清。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方藥】

1.主方蔥豉湯(葛洪《肘後備急方》)加味處方:蔥白6條,淡豆豉12克,杏仁10克,紫蘇葉12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蒼耳子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頭痛身痛甚者,加羌活9克,獨活9克。惡寒、無汗而發熱明顯者,加麻黃9克,石膏20克,柴胡10克。

咳嗽甚者,加前胡10克,桔梗8克,麻黃9克。

2.中成藥

(1)荊防敗毒散,每次3克用溫開水衝服,每日2~3次。

(2)柴麻解表丸,每次溫開水送服1丸,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

(1)感冒合劑(賴天鬆等《臨床奇效新方》)處方:荊芥穗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板藍根30克,前胡12克,杏仁12克,黃芩10克,淡豆豉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