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別人家的孩子(1 / 3)

我曾經默默無語、毫無指望地愛過你

我既忍受著羞怯,又忍受著嫉妒的折磨

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

……

普希金《我曾經愛過你》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車窗像少女般溫柔的唇在我臉上練習溫存時,雲貴高原上一列奔馳的列車載著我又一次駛過那座小城。在長鳴的汽笛聲中,思緒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拂去記憶上的塵埃。我在熱淚盈眶中緬懷那些過往的時光片段,漸漸的,那些淩亂的殘憶竟清晰了起來,清晰得就像昨天剛剛發生的一樣。不,清晰得就如正在發生一般。我感覺自己了無分量,就像做夢一樣飄了起來,而她的臉就那樣清晰地出現在我的淚光裏。

2003年,我終於不負眾望考進了市裏的那所高中,實現了多年的夙願。不,也許那根本就不是我的願望,可我又想不起來自己從小的願望是什麼。或許早就已經注定了長大後要像現在一樣沒有方向地流浪著,所以也就無所謂願望或者理想什麼的了。

不論怎麼說,我確實是考進了市裏的重點高中,這讓我既感到興奮,又感到失望。興奮也許僅僅是因為自己做了一件雖然現在看來無足掛齒的事情,可在當時卻足以美麗那些虛榮心極度膨脹的年齡,而失望則是因為現實與想象的世界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大到令人感到有點窒息。

市重點高中並不如想象中那麼恢弘、豪華,相反卻樸素得有些過分。不過我想,教育機構本就應該樸素。而且,據我所知,世界上很多的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並不是因為基礎設施有多麼的出眾。學校從原始社會後期隻是個專門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特殊場所,發展到今天成為有計劃、有組織,可係統化的教育機構。雖然期間對學校的叫法不一,但學校的功能並沒有改變,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出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換句話說,一所學校的好與差,應該更看重其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而不是表麵化地看學校的基礎設施。如果一個學校不能培養出人類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那麼就算是基礎設施再豪華,也會很快就被人們所遺忘。這就好像一個人,如果隻是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那麼早晚會被歲月所嫌棄,就算用盡世上最堅固的東西來鐫刻,也成不了永恒。

當然,這也許是因為我太過孤陋寡聞才會有如此粗俗的觀點吧!

學校隻設高中部,分為實驗班、a層次班和b層次班。不知道這是為了便於管理,還是因為師資有限,也有可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集中力量來展開教學工作吧。畢竟對一個高中學校來說,既然是重點中學,每年的升學率才是最具分量的宣傳資料。

說到宣傳,市一中做的很是與眾不同。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絲毫不張揚,卻更讓人充滿好奇與期待。

學校圖書樓旁邊有個布告欄,做得跟展覽櫃一樣。裏麵的東西雖然經常換來換去,但不論怎麼換,給人的感覺那就是個對外宣傳的窗口。除了高考前的一段時間,布告欄裏貼著全國各大高校的基本信息,其他的時間裏,要麼是本校學生的獲獎作品,或學校老師的優秀事跡,要麼是每年本校學生考取大學的情況。

高三年級的學生,每年在高考前都要上交一張照片,尺寸很大。如果能考取本科院校,那你的照片就會被貼在布告欄裏,照片下方是名字,旁邊則是考取的學校名稱。

經常有一些社會上的人進到學校裏來。這些人很多都是從一中走出去的學生,回到母校,在每一條熟悉的小道上漫步,很有懷舊的情愫。還有就是一些學生或家長進來想了解一下一中,雖然這很可能對他們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

學校裏園藝最美的就是布告欄所在的地方,因此,很能吸引人。每一個經過那裏的人,都會站到布告欄前麵看看,有的懷著想了解一中的目的,也有的隻是隨便看看。久而久之,布告欄就成了學校對外宣傳的窗口了,尤其是布告欄裏本校學生每年考取學校的紅榜,展期最長。

進校之後沒多久的一天,我在紅榜前駐足良久,布告欄裏的每一張照片看起來都像我的,卻又感覺很遙遠。尤其當想起了新生分班的情況以後,我更是覺得,自己與布告欄裏的夢想好像永遠隔著一場夢的距離。因為除了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進實驗班以外,其餘的莘莘學子都為了能夠更圓滿地完成學校擴招計劃的任務。

誠然,我也是擴招項目的功臣之一。

雖說是功臣,可我卻感覺不到一絲的自豪,反而感覺脖子上好像是掛著一個牌子,上麵寫著“炮灰”。牌子很沉重,沉重得讓我既不敢大喜,也不敢大悲,隻能循規蹈矩地過著小心翼翼的生活。

學校為了擴招,光是高中一年級就有十五個班。如此多的班級,把所謂的實驗班、a層次班以及b層次班再拆分出c層次班乃至d層次班也未嚐不可。

雖然我隻是學校因為擴招才需要的生源,但現在看來,我確實應該感謝學校的擴招計劃。

市第一中學麵向全市招生,能進去的人大都是整個州管轄內各初級中學裏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而我的成績,在小鎮唯一一所中學裏還算可以,說是名列前茅也不為過。這就好像井裏的青蛙一樣,世界小了,就算它的叫聲再低,也能顯得很響亮。老師在實在找不到要表揚的人時也都想到了我,有時候還勉為其難地將我列為一個學習的榜樣。雖然我不知道當老師在眾多的學生麵前表揚我,念出我的名字時內心感覺有多麼的惡心,但老師的違心話確實讓我收獲來自不少同學羨慕的目光,甚至有時候還能收到女同學的紙條。

老師違心的宣傳以及一群不明真相的觀眾,使我成了眾星捧著的月亮。可我這個月亮要跟縣裏以及市裏的學生相比較,立馬就變得黯淡無光了。因此,如果不是市第一中學的擴招,像我這種貨色,就隻能進縣裏的高中了。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我有意要貶低縣裏的高中。每年縣裏的高中能考上重點大學的也大有人在,我認識的就有好幾個。但就總體實力而言,縣裏的學校確實要比市第一中學略遜一籌。不過,出現這種現象也不能歸咎於縣裏的學校。

首先,從師資力量來講,縣裏的學校就處於劣勢。因為縣裏的學校,隻要有某位老師的教學成績突出,那麼,他要麼被調到市裏,要麼被其他的學校挖走,而且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有這樣的待遇。曾聽人謠傳,某所學校大部分有經驗、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都被沿海一些私人學校挖走了。學校沒有辦法,隻能臨時將學校裏的初中老師調上來教高中,很有趕鴨子上架的意味。

一些人被調到市裏,一方麵是自己的能力或者說自己的努力被認可,另一方麵,不少人覺得這是晉升的一種體現,即便是到了市裏的學校以後,還是與中學生打交道,還是幹著同樣的事情。我曾經以為這種現象隻在我們那些小地方存在,後來在跟其他一些地方的人接觸以後,我發現這種現象好像全國各地都有。不過,這也是無可厚非的,都說人往高處走嘛!

其次,從生源的角度而言,縣裏的學校就更占不了便宜了。全州各地的學生,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考進市裏的第一高中。當然,一些另有想法或者像我這種沒有想法的人除外。然而,但凡是與眾不同的都注定了隻能是少數。畢竟在外人眼裏,那可是第一中學,別的暫且不說,就光是“第一”兩個字,仿佛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關於這種說法,我進一中後的第一課堂上,那個中年男老師還真是對我們說過。不過,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並沒有把我們這些人當成半個大學生。說實話,他其實是在潑我們冷水。他說,雖說進了一中就等於有一隻腳已經踏入大學的校門了,但是,如果在這三年裏你們不努力,一樣會被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