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黑竹魔窟 第一百五十八章 伴山茶樓(1 / 2)

時間一晃便是三天,經過與先生一番長時間的溝通,對方最後決定答應在這次行動中支援兩人給白河。

之所以要與先生商議此事,第一是因為人手本就不夠,隻要對方同意,那自然不必再為人手的問題操心。而第二,下鬥這種事,若是先生不知曉,一旦出了什麼岔子,在自家陰溝裏翻了船,那白河怕是要與自己的父親一樣,一點退路都沒有了。

先生那邊有消息傳來,今天下午便是增派的兩人到達樂山的時間,具體地點就是在城北的暗點。而金神棍那邊,則是編了一個新婚蜜月還沒有過爽的理由,需要明天才能趕到。

白河看了看表,此時已是正午,尋思著也到了該出門的時候,於是整理了一下著裝之後,便鎖門而去。

在樂山城北,有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名為“貴仁街”,此地地處整個樂山城北部的一個交通樞紐旁,平日裏部分晝夜,頗為喧囂,算是這座城市裏數一數二的繁華街道了。

從貴仁街口開始,越是往內,便越是熱鬧非凡,來往商販、土豪富紳絡繹不絕,可唯獨一處除外,那便是聞名整個樂山城的伴山茶樓。

蜀人愛茶,由來已久,具體追朔到什麼時期,已經是說不清了。飲茶習慣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一般來說,吃完早飯,而今天恰好沒什麼活生的人們或者是老人們便紛紛的湧向茶館,在他們口中,一般把喝茶說成吃茶,在他們看來,吃茶就像是吃飯睡覺一樣的每日必做之事。

蜀人飲茶有其獨特的蓋碗茶具,即:茶蓋、茶碗、茶船子。一張竹子製的靠椅,一張低低矮矮的小方桌子,還有茶館裏跑堂的沏茶師傅的手藝,很多人第一次親自目睹之時,大多都會兀自驚訝不定。

坐在茶館中,茶客們可看川劇、可聽 清音、可溜鳥、可打盹兒或者看看閑書、錄像片、要麼就兩三個人湊在一塊兒擺龍門陣,不時還有掏耳朵的、擦皮鞋的、算命看相的 遊走其間,大家都消遙自在,自得其樂。

此外成都茶館兒還有著不容小覷的社會功用,它起著“會客室”、 “俱樂部”和“民事糾紛調解處”的作用。

除了休閑之外,還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在舊社會,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業、各類社團在此了解行情、洽談生意、看貨交易。黑社會買賣槍支、鴉.片也常在茶館進行。每逢寒暑假,茶館又成為爭聘教師“六臘之戰”的戰場。可以說,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館當做結交聚會的好去處,茶館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麵鏡子。

而伴山茶樓尤為特殊,自開業以來,便立下了一個規矩:想要進樓吃茶,必須在十盤棋局中贏得至少一盤。

而這十盤棋局,非同小可,都是曆史上一些著名的圍棋死局改良而來,且每次都不一樣,棋局每次都是由樓主親自設立,由此可以看出伴山茶樓的樓主棋力之非凡。

伴山茶樓能夠名震樂山城,除了定下這樣的規矩之外,自然少不了一壺上好的茶水,這茶沒有名字,但喝進人嘴裏,其香濃、醇厚、生津、甘甜、回籠的口感,遠遠在各類名茶之上。這樣的一壺極品好茶,對於愛茶如命的蜀人來講,即便是能嚐上一小口,哪怕是付出再多也是值得,所以這伴山茶樓出名,也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茶樓座落在貴仁街的最深處,與幾百米開外的繁華喧囂不同的是,整個茶樓幾乎靜謐無聲,往來茶客寥寥無幾。寬敞的門口庭院內,擺著十張紅木大桌,每桌旁都圍坐著幾個身著背心、手拿蒲扇的老大爺,其中除了一人坐著之外,其餘幾人都是站立一旁,看著桌上的棋局眉頭深鎖,時而唉聲歎氣,時而搖頭不語。

而坐著之人的另一邊,原本該是坐上一個對局之人,可此刻卻空空蕩蕩。隻見一位留著山羊胡的唐裝老頭穿梭於各個棋局之間,回首之時落子而下,氣定神閑。

這一幕與整條貴仁街格格不入,形成了鮮明對比的同時,也給白河一副見到世外桃源的宛然之感。

跨步走進庭院之中,再回頭一瞥身後的人來人往,一句古語不由襲上白河心頭: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剛進庭院,一棵蒼勁的樟木樹便生長在一旁,樹身上掛著一塊漆黑木牌,其上纂刻八個鎏金大字:無名之茶,有緣得之。

因為來這之前,白河早就有些了解,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倒也不覺得奇怪。打量完四周,走近其中一張紅木大桌,那山羊胡的老頭正舉棋作勢要落子。白河早已看出,這老頭,必定就是伴山茶樓的樓主,同時,也是先生部署在樂山城的負責人——於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