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時,如何做到語言通順
名師講壇
作者:蘇道坤 閆蘇會
所謂“語言通順”,就是要求語言表達規範、準確、連貫、得體,讀起來文從字順,通暢流利。那麼,怎樣才能把語句寫得通順呢?這個問題涉及多個方麵,下麵筆者就主要的幾點來談一談。
一、用詞要推敲,力求準確
古人雲:“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國。”一詞之差可以引起一場戰爭,一言之差可以使一個國家喪失主權。可見,說話、文章用詞準不準確非常重要。
做到用詞準確,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勞動。要從遼闊無比的詞彙的海洋中,選取一個詞語去準確地敘事、狀物、表情、達意,需要刻苦學習的精神,下筆時千萬不能因為怕麻煩怕煩瑣而不去細推敲,而用類似的詞兒敷衍了事。
二、仔細辨析詞義,區別近義詞
在漢語裏近義詞非常多。有些近義詞,粗看起來,意思區別不大,但細細辨析一下,含義完全不同。使用時我們如果不注意,不僅會使語句不順,而且很容易產生歧義,使讀者造成誤解。比如,“激烈”“熱烈”“猛烈”“劇烈”“強烈”五個詞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但是運用到具體的句子中就不同了。用在戰鬥中,就說“激烈”,如“激烈戰鬥”;用在情緒上,就說“熱烈”,如“熱烈歡迎”;用在性質上,就說“猛烈”,如“藥性猛烈”;用在光度上,就說“強烈”,如“光線強烈”;用在體育運動上,就說“劇烈”,如“劇烈運動”。
因此,在選用同義詞或近義詞時,我們必須注意這些詞的細微差別。
三、仔細區別詞語的語體色彩
選詞造句的時候,我們要仔細區別詞語的語體色彩。例如有個學生在作文裏寫了這樣一句話:“老師為了培養我們,可真是廢寢忘食,處心積慮。”很明顯,“處心積慮”這個詞是貶義的,不能用於老師,應該改成“嘔心瀝血”或“勞心勞力”。可見,區分詞語的語體色彩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
四、句子要寫得自然,完整
句子是文章的骨幹。句子寫好了,文章的語言就能達到最起碼的要求——通順。
句子不能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和誤用關聯詞語等毛病。一個完整的句子,要符合兩個要求:一是表達的意思要完整;二是結構要完整。結構完整的句子一般有兩部分內容。前一部分主要講“誰”或“什麼”,後一部分主要講“幹什麼”“是什麼”或“怎麼樣”。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或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一定要把句子的這兩部分內容都寫出來。比如,“風兒掠過麥田時,恰似黃河的滾滾波濤上下起伏。”這句話缺主語,應在“恰似”前加上“麥浪”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