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建學校文化建設與特色化發展的校本探索(1 / 2)

新建學校文化建設與特色化發展的校本探索

管理智慧

作者:莊惠芬

學校之美,在於特色,在於與眾不同,在於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作為一所新建的學校,我們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小學提出“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的辦學追求,力求做到為每一位師生提供適合他們個體成長和發展需要的天地,努力辦一所人人有好奇心、個個有創造力的“創想學校”。我們希望學校師生能夠在自由和諧的文化環境裏,充分釋放生命的潛能,彰顯生命的個性,同時成就學校的特色化發展。

一、固文化之根,讓教育哲學點亮星穹之夢

優秀的學校文化,其本質內涵是一種理念、一種氣質、一種精神,其外顯形象是一種引領、一種特色、一種品牌。學校文化之根首先是一種價值觀的選擇。

“創想無界,心築未來”是我們的教育哲學。

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學校教育哲學的建構,形成個性化的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發展規劃的必然要求。建構學校教育哲學就是在廣大師生中培植學校價值觀,在廣泛征求教師、學生、家長意見的基礎上,把一些專家或領導提煉的學校教育哲學轉化為“共同體的價值”。

我們積極建構“創想無界,心築未來”的教育哲學。我們以學生的生命生長為教育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與責任心,努力為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提供最佳場所,為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創造各種機會,讓星河小學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以“創想”作為教育哲學,正是將教育作為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讓學校成為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不求第一,但求唯一”是我們的價值追求。

我們把文化建設的視角轉向學生和教師,建立起有著信念支持的豐富的精神世界。當代學校文化的核心功能與價值在於培育學生厚實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我們把“不求第一,但求唯一”作為辦學理念,是基於對人本質的理解。“沒有不好,隻有不同”,我們尊重學生個性,包容差異,因材施教,鼓勵每個學生自主發展、自由發展、充分發展,最大限度地彰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具有獨立品質、探索精神的真實兒童。

二、架文化之幹,讓“七彩課程”成為星河之翼

學校文化建設需要以校為本,需要選擇設計,需要轉化生成。文化應該傳承,文化更應該創生。文化更多的是通過人來體現。走進一所學校,學生和教師所展現出來的氣質就代表了學校的文化。學校的課程設置、師生的道德水準、課堂的氛圍、師生的閱讀生活以及師生的行為方式,都可以展現出學校氣質。我校正是以課程為主幹,努力構建學校的文化。

陽光透過三棱鏡會呈現出七種美麗的可見光。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語言、音樂、空間、邏輯數學、身體動覺、自然探索、內省和交往等7個領域的能力,就像七彩光一樣,在每個人的身上又以綜合的方式散發出獨特的光芒。基於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我們開展了適合學生個性和能力多元發展的“創想教育”。“創想教育”尊重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獨特體驗,為每一個孩子設立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大色係課程,稱為“七彩課程”。“七彩課程”追求兒童個性和能力的多元發展。

“七彩課程”的基本取向是回歸生活、回歸兒童、回歸自然、回歸人性。回歸生活:課程、教育行為應對接學生的生活,尋找教育的力量、精神源泉。回歸兒童:關注兒童的好奇心與興趣,激揚生命。回歸自然:提供生命成長的整體元素的同時重視個體發展。回歸人性:使師生心靈洋溢著對自然、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的愛與關懷,成為能進行美的價值創造的情感之人、人格之人、創造之人。

在“七彩課程”體係中,拓展課程在學科拓展、藝術熏陶、體育健身、社會實踐、文學素養、科學技術、心理健康7個方麵綻放著七色之光;模塊式創想課程則重視學生在不同學段動手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一、二年級的《創想毛毛蟲》側重勇敢精神和好奇心的培養,三、四年級的《創想蝴蝶穀》側重敏捷思維和創想能力的培養,五、六年級的《創想虛擬園》側重創造性思維和創新品質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