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尚雯婕:我不是女神,我是尚老板(1 / 3)

尚雯婕:我不是女神,我是尚老板

細節人物

作者:崔西

誰也不會想到,尚雯婕會成為一個勵誌故事。

冠軍光環轉瞬即逝,接下來是長達幾年的焦慮期:市場定位不準,出唱片不賺錢、高額投資收益慘淡,尚雯婕幾乎要被華誼放棄。最慘時,尚雯婕給華誼負責商務、後來成為8年合夥人的聶心遠打電話,兩個人邊聊邊哭。

早期圍繞尚雯婕的全是過於誇張的造型帶來的質疑。但是幾年過去,尚雯婕不一樣了,不僅通過《我是歌手》逆襲,還貼上鮮明電子樂及個性時尚標簽,她以女王姿態重回主流公眾視野,近期更是以“女神範”參加了綜藝節目《女神的新衣》。

幫尚雯婕重新贏回市場的,除了證明自己的強烈意願,更重要的是背後團隊運營:用做產品的思路去包裝一個藝人。

所以你看到的尚雯婕頻繁上時尚雜誌出席各大時裝周、甚至將身份從藝人歌手轉成“尚老板”,這並不是巧合,而是一套完整思路。目的隻有一個,擺脫藝人、尤其是歌手生存窘境,讓尚雯婕更具有商業價值。

2014年尚雯婕以聯合投資人的身份與潮流電商YOHO!有貨”合作的透明旅行箱mapuce6(9月16日將在天貓與YOHO!有貨獨家首發),與京東Dostyle品牌聯合推出純銅耳機。尚雯婕談起這些並不覺得難:“我的個人品牌都是以做產品的思路運營,隻不過現在換成實物。”

負責品牌後端整合運營的聶心遠則更加實際,他希望跨界電商收入占比能達到50%,那時團隊就不用這麼辛苦,而尚雯婕也能夠心無旁騖地做摯愛的電子樂。

“在中國隻能等”

在尚雯婕貼吧上,常有網友在娛樂新聞圖片下留言,問出現在尚雯婕身邊那個男人是誰。他就是黑金時尚總裁聶心遠。

2007年尚雯婕轉投華誼門下,聶心遠當時在華誼做藝人商務工作,尚雯婕是其負責的藝人之一。

這兩人有不少共同點,一是都特立獨行,二是相同轉行背景:尚雯婕轉變命運之前是個上海普通白領,在一家代工奢侈品品牌的法資企業負責市場和品牌推廣。

聶心遠最早在廣告公司,後在盛大鼎盛時期做市場,在互聯網思維訓練兩年後,聶心遠跳槽到華誼負責藝人商務市場。

兩個高級白領從規則明確經營有序的行業,突然進入作坊式運作的娛樂圈,挫折感撲麵而來:無法適應娛樂行業的野蠻發展,對於命運無力掌控。

進入華誼後,尚雯婕被包裝成文藝青年,兩年內發了兩張唱片,整體投入每張都不低於100-150萬元,還辦了很多場演唱會,但都不算賺錢,在高投資低收益的情況下,尚雯婕基本處於被公司放棄的狀態。

那段時間尚雯婕沒有收入沒有演出,過的非常辛苦,內心深處也在掙紮:情歌從來不是自己的風格,其實很討厭唱所謂的Basanova(新爵士樂派),更喜歡Hip-Pop和電子樂。

聶心遠當時也處於迷茫期,之前對娛樂行業的幻想破滅,糾結到底是用能力改變遊戲規則,還是繼續妥協。

兩個低落的人常常一起聊天,發現在商業模式上倆人有非常大的共鳴,他們都認為一個藝人的操作模式,其實跟打造產品一樣,需要詳細的市場調研、營銷策略及產品規劃。他們同時認為,常聽外文歌、喜歡有營養有深度的音樂的人群,才是尚雯婕的目標市場。

傳統藝人尤其是歌手,主要賺錢方式就是商演和代言,能不能紅跟是不是命好,有沒有一首歌流行有很大關係。而國外在包裝藝人方式上已有運作係統,甚至規劃好藝人未來三年分別要做的事情,以及預測能紅成什麼樣。

“但在中國隻能等。”聶心遠說,當他和尚雯婕按照商業思維看到藝人市場的問題時,於是決定捆綁在一起做一些嚐試。

2009年的華誼已經不想再為尚雯婕做大投入,聶心遠和尚雯婕理清思路後,一起去見華誼高層,希望再爭取一次機會。華誼高層聽了他們的計劃後,很快點頭同意,但是給出的資金比之前唱片投入要少很多,但尚雯婕和聶心遠依然感到興奮,他們看到了希望。

轉型的勇氣和堅持

首先要對“尚雯婕”這三個字進行重新品牌定位。他們分析,尚雯婕是上海人,還是複旦法語專業高材生,會說德語、英語與西班牙語,第一個工作就跟時尚有關,有非常多基礎條件走時尚之路。

另一個考慮是商業價值。

一直到現在,除非是在一線,純粹的歌手很難接到大品牌的代言,品牌更認可影視多棲發展的明星。讓尚雯婕轉向時尚的重要原因,就是要讓品牌知道這個人有商業價值。

起步非常艱難,畢竟選秀出身草根氣息太濃,時尚雜誌非常排斥。但貼時尚標簽就必須與時尚雜誌合作,尚雯婕團隊削尖腦袋想盡各種辦法拜訪、講述,希望用規劃和夢想爭取機會。2009年尚雯婕做了張唱片《時代女性》,拍出時尚雜誌大片範兒的唱片封麵,希望傳遞出“歌手也可以拍上時尚雜誌封麵”的信息。但走高冷路線的時尚圈卻沒那麼容易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