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楔子(一)(1 / 3)

從s市到小安山,阮昀音開了也不過近兩個小時。

紅綠燈上高速,然後眼見的周圍的摩天大樓開始變得越來越稀疏。高速公路兩邊的田地開始變得越來越多。到最後那些巨大的熒屏廣告牌完全都見不到了,都市的氣息消失的無影無蹤,穿過幾個山洞,下高速後又上盤山公路。不敢相信隻是近兩個小時的路程,就從魔都返璞成了曆史古鎮。

阮昀音拖著行李箱在小安山的石板路上麵走,行李箱的輪子“咕嚕嚕”地,上下的顛簸的起伏晃動一直從地麵傳遞到了手上麵。整個旅行箱在凹凸的路麵上都顯得有一點不堪一擊,這時候阮昀音開始慶幸自己一開始收拾行李的時候特地把她的平板電腦都放在了柔軟的衣服上麵了。

小安山的日頭都是靜靜的,冬日的陽光純粹又刺眼。明晃晃的。從很藍的純粹的天空那邊降下來,不自覺讓人的心情就開始變好。人家的房屋門前用大大的圓形竹簍曬著一些類似於筍幹之類的東西,上麵還附著著一層淡淡的白茫茫的結晶體,也許是鹽巴。有的人家的門還是開著的,從外麵的古舊的剝了漆的木門往裏麵看進去,可以看到裏麵用藤條編織成的椅子。家裏的牆上麵還貼著那種老舊的掛曆,薄薄的脆脆的紙泛著黃,有的地方還有缺角。上麵細細密密寫著這一天是農曆的哪一天,配一張大紅大綠的印刷粗糙的人物圖案,告訴你這一天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阮昀音甚至還在人家的門口看到有老人坐在門檻前麵剝蟬蛻,她一向是聽人提過南方這邊的小鎮裏麵是有吃知了的習慣的,但是她第一次見著卻還是覺得有一點驚奇。

s市周圍有名的古鎮很多,小安山並算不上出名,就算是元旦假期,遊人也算不上多。寥寥幾個,阮昀音的高跟鞋鞋跟踏在石板上麵和她的旅行箱在地麵上晃動的聲音顯得分外的突兀。但也正是因為沒有過度的被商業開發,小安山這邊顯得分外的祥和,好像是被施定了一個暫停的魔法,時間都開始走的慢了下來。

今天天氣不算冷,至少陽光很好。阮昀音外麵套了一件大的羊絨開衫,走到她預定的那家小旅館前麵的時候,身上麵居然已經都出了一層細細的薄汗。

小旅館是完全的木質結構的,門前還有一塊牌匾,上麵用祖母綠的漆漆著幾個大字——“清波旅館”。和著小旅館後麵高高低低黛色朦朧的起伏連綿的山,倒是真的有幾分契合。南方的冬天一向是濕冷的,沒有暖氣,走到旅館裏麵,就能夠感覺到散發著一股微妙的黴味。好在那味道不算是讓人覺得難以忍受。

旅館的地上鋪著灰色的石磚,因為日子久了,被人踩的也多了,所以光滑的有一點反光。櫃台處坐著一個老頭,穿著灰色的棉襖外套,好像是在打盹。他雙手插在袖子口袋裏麵,臉上的肉鬆弛地耷拉下來。生的倒是挺白的,五官的線條柔和,有一點慈眉善目的感覺。

“你好。”阮昀音試探性地走上前去,拿出手機,敲了敲櫃台。

那老頭慢慢地睜開眼睛,眼睛裏麵還有一點迷茫的樣子。

“我是在網上訂的這家店。”阮昀音盡量一字一句慢慢地說,她覺得這個小鎮裏麵的人都有一點和外麵的世界脫節。以至於她有一點不敢確認這個老頭到底會不會用網絡。

“哦,這樣啊。”那個老頭慢騰騰地開口,從櫃台下麵抽出一副老花眼鏡,金邊眼鏡,圓圓的鏡片,上麵還穿著細線。他打開了一本綠色軟紙封皮的a4大小的記賬本,手裏拿著一隻鋼筆:“是叫什麼?”

阮昀音瞄了一眼,那本記賬本上麵根本就沒有幾個人名。帶著一點來自大城市對於小城鎮裏的人的優越感,阮昀音還是耐著性子開口:“阮昀音,大爺。正數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