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春誌·致青春3(1 / 1)

用執著致青春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全運會的賽場上,有年輕黑馬橫衝直撞,自然也有老將坐鎮扛起風浪。在這兩股勢力的交鋒中,老將們的表現可歌可泣,令人感慨。倫敦奧運周期結束後,鞍山的乒乓賽場被悄然賦予了一抹濃濃的離別味道,因為王勵勤、馬琳、王皓;因為陳玘、郭焱、邱貽可……這些名字在球迷心中陪伴他們度過了整個青春,印記深刻。如果全運會真的是離別之戰,那老將們的表演也當真不負眾望。

馬琳和張超作為廣東男隊的兩員老將,此次全運會均報滿了4個項目,並且全部進入了決賽階段。團體賽進入八強後,他們遇到了士氣正盛的解放軍隊,在大分1比2落後的情況下,馬琳第四盤對陣王皓時拚盡全力,最後用了一板技驚四座的直板橫拉穿直線贏下了比賽。盡管廣東隊最終還是沒能晉級,但這場彌足珍貴的同門之戰,完美再現了直板打法的藝術美感。轉入單項作戰後,馬琳的精力體力受到了嚴重影響,繼男雙首輪即遭淘汰後,男單和混雙也隻闖到了第二輪。張超在男單和男雙中同樣較早出局,但他與劉詩雯搭檔在混雙比賽中打得順風順水,在接連淘汰王皓/木子和翟一鳴/常晨晨兩對實力突出的組合後,他們在決賽中沒能闖過馬龍/丁寧這關,遺憾地獲得亞軍。決賽場上的張超敢打敢拚,反手暴衝讓隊友劉詩雯都覺得不可思議,“鐵超”之名當之無愧。

同樣沒能阻止馬龍和丁寧的,還有在混雙半決賽中惜敗的陳玘/周昕彤組合。陳玘本次全運會被交流到解放軍隊,但他在團體賽中扮演的更像是“助理教練”的角色。他與王皓的雙打組合本來極具爭冠的實力,但不料首輪就被東道主選手翟一鳴/徐輝拚掉了,單打還沒怎麼熱身,就折在了另一員老將王勵勤的手裏。因此,陳玘隻能寄希望與周昕彤在混雙項目中有所作為。這一老一小的配合很有特點,如果對方不適應周昕彤的長膠擊球,往往會給陳玘留下發力殺板的機會。馬龍和丁寧在這一環節就吃了好幾局的虧,幸好他們的整體調整能力和相持實力更勝一籌。“殺神”沒能登上單項比賽的領獎台,但那板標誌性的中遠台拉穿對方正手小三角的斜線暴衝,始終讓人回味無窮。

北京隊的老將郭焱在團體賽中發揮穩定,取得了5戰4勝的佳績,隻在半決賽對陣山東隊時負於了漸入佳境的李曉霞。進入單項賽後,在女單和女雙兩條線作戰的郭焱經受了年輕隊員的連番衝擊,最終均止步八強。比起運動成績,正準備轉型做教練的郭焱在賽場上傳授給小隊員的比賽經驗和處理球的方法顯然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