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時調養,心腦血管病人平安度四季
春季調養
初春天氣忽冷忽熱,容易引起血管痙攣,導致心肌供血減少,誘發腦卒中、心絞痛。春季應注意保暖,不要過早脫棉衣,宜“捂一捂”。還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進行活動,增加身體抵抗力。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每次活動時間不要太長,活動量不要太大。外出時最好有家人陪同,隨身攜帶急救藥品。
春季陽氣生發,肝旺而脾弱,飲食宜清淡溫和而富有營養,盡量避免寒涼、油膩、黏滯的食物。可多吃溫陽性食物,如蔥、薑、蒜、韭菜等,助春陽生發,少吃黃瓜、冬瓜、綠豆等寒性食物。
夏季調養
夏季人體出汗多,中醫認為,汗屬於心之液,多汗勢必導致心氣耗損,而心氣耗損又會影響到神氣,因此夏季炎熱時,一定要注意心理調適,做到神清氣和,以保養心神,使氣機宣通。
另外,心腦血管病人在夏季切忌驟然大量喝水,尤其是喝冰水,這樣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加重心髒負擔,使血液濃度驟然下降,導致頭暈、心悸,非常危險。夏季應少吃或不吃冷飲,飲水要少量多次。使用空調時溫度不宜過低,26℃~28℃即可,且室內、外溫差在5℃左右,要避免從高溫環境中突然進入溫度過低的空調房,注意免受風邪。
秋季調養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由於天氣變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壓升高,心、腦負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人體缺水,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極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
秋季可分為早秋和晚秋,早秋“溫燥”,晚秋“涼燥”。
心腦血管病人在秋季一定要重視補水,同時宜多吃白色、酸味果蔬,因白色入肺,比如梨、白葡萄、荸薺、荔枝等;多食用入肝、補肝的酸味食物;多食黃色食物以強健脾胃,比如南瓜、黃豆、胡蘿卜、柑橘及黃芪、黨參、茯苓、蓮肉、白術等中藥;多食黑色補腎陰食物,可以潤肺,如海參、黑木耳、黑米、黑豆、黑芝麻、海帶、黑棗等。
冬季調養
冬季是一年中心腦血管疾病猝死的高峰季節,冬季調護對心腦血管病患者的長期預後非常重要。心腦血管病人在天氣轉冷之前應進行一次正規體檢。
冬季應“早睡晚起”,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早睡可養陽氣,晚起可養陰氣。心腦血管病人早上醒來先不要急著起床,先坐起來吃降壓藥,再躺半個小時,等血壓穩定後再起床。
冬季要吃好喝好,養腎藏精,為次年的春季生發做好準備。飲食宜選用能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偏於脾胃氣虛者(症狀為腹脹、氣短、四肢無力),宜多吃山藥、雞蛋、雞肉、牛羊肉、花生仁、核桃仁、芝麻、大棗等健脾益氣食物;偏氣陰不足者(症狀為口幹、五心發熱、盜汗)可多食胡蘿卜、豆腐、百合、銀耳、兔肉等益氣養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