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1 / 2)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

學術研究

作者:黃傑

摘 要 信息化背景下,我國的IT行業不斷發展。中職計算機教育是目前人才培養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對我國中職計算機教育進行改革,重新對中職計算機的課程進行設置,增強中職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的建設,是我國中職計算機教育發展的良方。

關鍵詞 中職計算機;軟件應用;企業兼職型教師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4-0004-02

21世紀是信息化不斷深入發展的時代。近年來,中職學校的信息化有關專業已由當初的所占專業比重的5%發展到如今的75%,由此可見社會對計算機初級應用人才的需求之大。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所提到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更是表明了國家對中職教育的肯定。麵對新的機遇挑戰,職業教育應該如何把握發展的良機;麵對信息化的發展,計算機教育又應如何做出改革,是目前我國計算機中職教育所麵臨的大問題。

1 計算機中職教育現狀

信息化背景下,我國的計算機正以網絡化、專業化、行業化的方式快速發展,社會需要大量的計算機人才。有關數據表明,我國軟件初級應用人才和計算機網絡應用人才上存在結構性短缺,因此,中職計算機教育存在一定的優勢。但如今,中職計算機教育所培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與社會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1 專業設置不合理

目前的中職計算機課程設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大模塊:計算機基礎知識;多媒體的運用;網絡管理應用;計算機軟件編程。中職教育是以推送優秀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機構,與企業對計算機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完成緊密對接,是職業學校的一種先進的辦學理念。但通過調查發現,80%的中職計算機畢業生都是在從事計算機銷售、計算機輸入以及文秘等技術含量低的計算機工作,而計算機係統維護、硬件維修、網絡管理、多媒體製作等行業的中職計算機畢業生則較少。那是因為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軟件編程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占據了中職教育教學的很大比例,而多媒體應用、網絡應用管理等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則不被重視。

1.2 人才培養模式較為落後

中職教育的特點是培養技能型人才。但很多中職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是重視理論的學習,在向學生授課時過於注重知識的係統化,沒有以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導向,需要重新對人才培養進行定義。

1.3 教學條件不理想

由於國家對中職教育的重視,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硬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目前的中職計算機硬件設施下的教學,還不足以滿足信息化背景下日新月異的計算機發展需要。同時,很多的中職計算機教師並沒有計算機相關行業的職業經驗。在授課的過程中,由於教師大學教育思想尚未轉變,以至於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重視理論而忽略學生的實踐操作。

2 信息化背景下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改革

2.1 以就業為導向,明確培養目標

把計算機專業的就業方向細分為辦公文秘、網絡工程技術、網頁製作、軟件開發、多媒體技術、平麵設計、三維動畫、硬件維修、數據庫應用。學校應該就目前的計算機專業的就業方向對計算機專業進行細分,從而確定相應的專業化培養模式,明確各自的知識和技能架構,爭取培養出專業化、行業化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

初級的軟件應用型人才和網絡管理維護人才是中職學校培養的重點。目前的初級軟件應用人才的需求和供應之間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另外,據國家信息部門統計,我國從事網絡建設、應用和網絡服務的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和供應麵臨嚴重短缺的局麵。中職計算機教育專業設置要以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和培養方向,培養出高質量的計算機技能型人才。

課程的設置要重視實用性。計算機基礎知識等課程理論性過強而實用性不高,教師應該對其內容進行刪改,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以夠用、實用為理論教學原則,側重於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近年來,由於高校的不斷擴招,中職學生生源基礎薄弱是不爭的事實。很多軟件編程語言都需要厚實的數學和英語基礎。學校應該為這類專業開辟專門的編程學習班,供一些有需要和興趣的學生學習,而不是要求學生集體學習這類型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