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免疫、內分泌、代謝疾病豆類養生法(1 / 3)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改變是關節滑膜免疫性炎症,可波及全身廣泛的組織器官。如漿膜、心、肺、血管、神經、眼及軟骨、韌帶、肌腱、骨骼等。因為以關節炎症為主要臨床表現,所以稱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本病由英國醫生Alfred Gar-rod於1858年首次提出。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高峰期在20~45歲,女性多於男性,據中華風濕病學會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發病率在0.3%左右。

本病屬祖國醫學“痹證”範疇。其病情頑固,病程纏綿難愈,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功能喪失,後世醫家又稱其為“桂痹”、“頑痹”,以區別於一般的痹證。

豆類養生方

鬆節黑豆黃酒方

食材:鬆節200~300克,黑豆1000克,黃酒250克。

製用法:先將鬆節加工成碎薄片或細條狀,備用;黑豆浸泡30分鍾,洗淨控幹,再與鬆節一同倒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加入黃酒,再改用小火慢煮1小時,至黑豆酥爛、汁水快幹時離火,去鬆節後曬幹或烘幹,即成。日服3次,每服黑豆50粒,細嚼慢咽。

功效:補脾腎,強筋骨,通血脈,祛風濕,除骨寒。適用於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關節冷感,重疼痛感,或受寒即痛者,也適用於腎虧、腰腿痛者。

豉椒燒腰花

食材:豬腰子250克,青椒兩隻,蒜泥、豆豉各10克,精鹽、黃酒、味精、白糖、鮮湯、澱粉、精製植物油、蔥花、生薑末各適量。

製用法:將豬腰子洗淨,剝去外皮,剖成兩半,剔淨腰臊,切成0.3厘米寬的斜十字花刀,再切成2厘米寬、3厘米長的小塊,放入碗中,放入澱粉和少許精鹽,漿勻備用。將青椒擇洗幹淨,切成斜刀塊。豆豉搗成泥狀。鍋內放油燒熱,放入豬腰子滑油輕炒,以使腰花不相連結為度,出鍋控油。鍋內留餘油,燒熱後放入豆豉、蒜泥,略爆香,放入少許蔥、生薑末和青椒塊,稍炒幾下,立即放入豬腰、黃酒、味精、白糖、鮮湯拌炒,並用剩餘的澱粉勾芡即成。佐餐食,量隨意。

功效:益氣開胃,補腎強筋。適用於慢性前列腺炎、腰腿痛、關節炎、尿道炎、性欲減退、陽痿、早泄等病症。

三豆蜜糕

食材:幹品蠶豆、黑豆、赤小豆各100克,糯米150克,蜂蜜適量。

製用法:將三豆用冷水泡發,蠶豆剝去皮,一起放在炒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煮爛,碾成泥,加入蜂蜜,調成餡備用。糯米淘洗幹淨,放在搪瓷盆中,加水適量,蒸熟。再將熟糯米飯和三豆餡分層攤放在紗布上,抹平,切成小塊即成。米糕的中間和上部還可以添加糖桂花、青梅絲、果脯料等。當點心食用,量隨意。

功效:補益肝腎,清熱利濕。適用於慢性肝炎、吸收不良綜合征、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關節炎、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等病症。

扁豆木瓜飯

食材:白扁豆粒50克,木瓜30克。

製用法:將白扁豆粒洗淨,用溫開水泡發。木瓜洗淨後,切片,與泡發撈出的扁豆同入沙鍋,加水濃煎2次,每次45分鍾,合並2次濾液,白扁豆及木瓜片留取備用。早、晚2次分飲濃煎汁液,並可溫熱嚼食白扁豆及木瓜片,當日吃完。

功效:健脾祛濕,解毒抗癌。適用於糖尿病、關節炎、風濕痛及胃癌、大腸癌患者,進行術後放療、化療時出現的脾胃虛弱、腸炎、腹瀉等病症。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綜合征,是由於機體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或絕對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質等代謝紊亂而致血糖增高和排泄糖尿的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的病因和發病機製較為複雜,至今未完全明了,存在著異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