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闊別回鄉(1 / 1)

朝光初露,天地豁明,沉寂一夜的都市又熱鬧繁忙起來,開始轉動經濟的發動機。然而這一切與李小田沒有關係了,他要離開繁華都市,回到自己的家鄉。

拎著行李的他行走在康康熙熙的人群中,顯得有些落魄,仿佛他根本不屬於這座都市,反而像流落他鄉的流浪者。

終於在七點二十分到達了長途車站,買了車票,懷著極其複雜的心情踏上回家的長途大巴車。因為他不知該如何麵對年勢漸高的父母,兩年中他一無所獲。

車緩緩啟動,駛出車站,漸漸駛離都市。李小田透過沾了些泥汙的車窗,看著自己在此打拚了兩年的都市,心中有些留戀,有些不舍。這裏曾是他夢想改變命運的地方,可是蒼天從不站在他這一邊,總是與他背道而馳,讓他改變命運的夢,一點一點的破碎,隻換來了無盡的心酸,隻留下了一段記憶,一份留戀。

長途大巴駛出都市,進入了高速公路,快速疾馳著。車窗的景物急速閃過,仿佛行駛在時光隧道中,所有經過的一切都是曇花一現,成為不可觸摸的曆史。

大巴進入了山區,那寬敞的高速公路蜿蜒在群山萬壑之中,如一條從天而降的絲帶,甚是壯觀。

那蒼翠的林木點綴著起伏的萬山,飛鳥自由翱翔於晴空,偶爾一隻膽大的山兔溜至公路邊,睜著靈動的眼睛,好奇的觀望著疾馳而過的汽車。

坐在大巴中的李小田,透過車窗看到了曾經熟悉的情景,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了久違的微笑。這一刻那沉重的心情仿佛也煙消雲散了。

大巴一路疾馳,經過三個多小時終於駛進了位於太行山深處一座偏遠的縣城FP縣。FP縣處於翠山環抱當中,如鑲嵌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她雖處於深山之中,但也沒能阻止她發光發熱。因為這裏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有楊家將在此抗遼,保家為國,近代更是抗日的革命根據地,痛擊鬼子,捍衛祖國。她是紅色革命的搖籃。

如今革命老區的人民繼承了抗戰時期老一代的優良傳統,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

李小田外出打工兩年,雖未混出個模樣,但他繼承了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兩年的打拚日子雖苦,他從未幹過偷雞摸狗之事。

這縣城雖地處太行山深處,但改革的春風沒有遺望她,吹起了一座座樓房,吹開了一條條寬敞的道路。看上去也是欣欣向榮之象。

李小田下了車,在縣城買了一些當中特有的小吃——燒餅(這種燒餅是方形的,一麵粘著芝麻,吃起來又香又脆)。隨之又轉車坐上當地的小班車駛向回家的方向。

沿途風光無限,公路兩旁盡是綠油油的田地,田地盡頭是蒼翠的大山,構成一幅環保的田園風光。

小班車匆匆行駛,兩旁的景色越來越熟悉,那如玉帶似的河流,曾是他幼年與同夥們的戰場,烈熱的夏季,在清澈的水中打鬧嬉戲,好不快活。那巍峨的雞冠子山曾是幼年常爬的山,夏天到山上捉蠍子(蠍子是一種中藥,當地人捉了可以賣錢),秋天采野果,冬天去收割山的茅草(當地農村很窮的,做飯什麼的,用的幾乎都是這種草。如今雖改革開放多年,但這裏幾乎還是燒柴火)

看著熟悉景色,回憶著童年的往事,李小田心中百味交集,雙眸呆呆的望著車窗外,不知在想些什麼……

很快到達了FP縣臥龍口村的車站。李小田是臥龍口鄉人。這臥龍口村是鄉政府所在地,這裏是方圓幾十裏最大的一個村子。在這裏可以買到一些家中常用生活品,這裏平時還是挺熱鬧的。

“嗬嗬!今天是個集(集,是北方農村常有的一種集市,每隔十天半月就會有一個集)?”李小田一下車就看到川流不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