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小時候可真是一個很沒界限的詞,因為不知道具體的時間,那都成了小時候)從一出生開始,就沒那麼幸福過,但是現在聽外婆或媽媽講那些我不記得的事,還是覺得挺幸運的,就像來到這個世界一樣,是那麼的幸運和滿足。
外婆和我說過,我媽媽從懷孕的時候開始,她就沒怎麼好受過,不過我從來沒有感覺過日子有什麼難的,或許這和一直以來的認為一個人沒有朋友也不孤獨,一個人待著也不寂寞的緣故吧。
其實我很貪玩的,隻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很宅了!讀小學時,每次放學回家做了作業就跑出去完了,每次吃飯都是媽媽或者奶奶喊我!其實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數的!那時候還沒有留守兒童的概念,但我確實是一個留守兒童!上學之前在外婆家!上學了回奶奶家!父母忙於掙錢,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很少,逢年過節的團聚倒是會一起過吧!尤其是過年的那幾天!真的是那時候最開心的日子了!
不僅是因為有壓歲錢!而是真的可以一家人團聚!
我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因為那時候爸爸很不爭氣(聽媽媽說的),總是賭博,輸了全部家當(應該一開始家當也不多吧)不說,好像還欠了很多吧,都到了借錢的地步。後來還聽說,打錢給爺爺去還錢,結果錢被爺爺花了;即使生活在那個並不好的家境中,可是父母(應該是媽媽)從來沒有虧待過我和妹妹,我們穿的吃的,從來就沒有省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媽媽覺得生下來就不管了有點自責吧。不過,這還是讓她受盡委屈。即使現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是挺大的。因為所有人都覺得我們家有好幾百萬,所有人都覺得,一年回來一次的爸爸,是多麼的成功,一開始我也覺得挺好的,看著家裏所有的家具,裝修,就像電視劇裏麵的一樣。不過我從來都不曾知道,爸爸到底有多少錢,因為在生活中,除了叫聲爸爸,就沒有更多的交談了。
說這麼多,隻是讓你們大致了解一下,其實我小時候的日子過的挺好的,因為我真的沒幹過什麼活兒!
關於小時候的記憶,幾乎隻能在別人的回憶中知道,就像在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得知最愛的外公死去的消息,還能在放學的路上,平靜告訴玩伴(玩伴有很多,朋友很少(也許太高估朋友的定義了吧))說:“我外公死了”,並且沒有半點的傷心,直到後來,終於知道死去了就等於再也沒有了之後,才開始感到惋惜,直到現在還很害怕哪個親人會突然離開,最害怕的就是外婆了,因為還沒好好的孝順。
所以直到上高中,我一直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一個人的時候,總喜歡再心裏默默祈禱,要出門在外的父母平安,外婆長命百歲。可是經常的結果是,想著想著就不爭氣的哭了。好像他們馬上會消失一樣,即使他們並沒有經常陪在我身邊,可是我還是怕他們會永遠離開,因為我很早就明白了,不陪伴並不代表不愛,不在乎。
小學的日子其實過得挺快的,每天在學校上課會經常性的開小差,但是很少遲到,因為認為遲到很丟臉。
小學一年級還是在自己村裏讀的,小學二年級就去了稍遠的地方,每天步行大概三十分鍾的樣子吧。小學時光就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稀裏糊塗的過去了,現在回想起來,沒有誰能特別記住的,所以那段時光和記事前的時光,被我無情的稱為小時候,即使現在硬著頭皮想寫點什麼,可是很不爭氣的我,實在是想不到特別的記憶。
因為真正意識到朋友的重要性的時候還是在初三的時候,初三快結束的時候,因為那時候知道要到小城市上高中。那時候才明白。原來,玩的好的並不是朋友,因為一離開,就沒了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