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談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1 / 2)

也談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素質教育

作者:林秀梅

【摘要】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本文針對農村小學生,著重從立足語文課堂,兼顧其他學科,加強課外實踐等方麵入手,闡述了農村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口語交際農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而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我清楚地看到口語交際課所處的尷尬地位:閱讀課——精講重練,可謂濃墨重彩;口語交際——輕描淡寫,甚至忽略不計。這其中既有應試教育思想主觀因素,也有農村教育環境客觀因素。最終導致農村小學的孩子普遍不會說話,不敢說話,說不好話的現象。如何使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一、立足課堂,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1.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興趣。兒童是用形象、色彩來進行思維的。他們注意力易分散,沒有具體的情境,就不可能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也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因此創設生動的情境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關鍵。

另外還可視情況切換交際情境,以增強交際的新鮮感、刺激感,增加訓練的難度,從而促使學生調整交際語言,激活靈感,創造出精彩的交際課堂。

2.巧點妙導,訓練口語交際能力。著名心理學習家皮連生說:“學生在口語交際課堂裏說的話與平常說的話應該是不一樣的。”平常說的話可能是不連貫、不通順、沒有感染力的。而我們希望學生說的話是連貫、通順、具有感染力的。這種轉變的過程就是習得語言的過程。因此,口語交際課上,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巧點妙導,引導學生提煉語言,規範表達,變雜亂為有序,變錯誤為正確,變模糊為明確,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口語交際教學要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課堂上,先指導學生連續完整地說好一句話,再鼓勵學生用一定的句式把每句話連起來,形成一段話,使觀察、思維與語文表達融合為一體。在孩子說話訓練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說話習慣,如說話要完整、連貫,態度要自然、大方,有禮貌等。隻有在一次又一次的亮相而且嚐到成功的體驗後,學生的膽子才會大,態度才會自然,思維也會更清晰,說話就會越來越完整越來越精彩。

3.方式多樣,強化口語交際能力。不容忽視的課前三分鍾訓練。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課堂教學大多偏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致使一些學生“先天性聾啞”——怯於當眾與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思想,評判他人的言論。鑒於這種情況,我堅持進行課前三分鍾訓練。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扭扭捏捏。對於意見不一致的,有的同學還敢大聲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有時還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有時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我讓學生預先做好發言的準備,他們可事先看看電視,閱讀報紙,或向朋友詢問……由於有充分的準備,課前三分鍾的口語交際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