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大學語文教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1 / 2)

淺談大學語文教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

高教研究

作者:張玲 馮明亮

【摘要】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強烈,市場經濟的浪潮已經衝擊到我們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現狀堪憂。在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通過大學語文的教學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對人文素質的提升起到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大學語文人文素質提升

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高校麵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甚至提到如果漢語水平不過關不能畢業,目前全國已經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等知名高校陸續地把語文課列為必修必選課。在大學生缺乏應有的人文素養的當今,教育部的這一舉措,無疑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動。

“人文素養”包括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行為三個層麵。我國大學生人文素養表現為:人文知識較為缺乏,尤其是對傳統經典了解不足;人文精神薄弱,價值觀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社會公德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淡薄等;人文行為欠缺,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文明行為。大學生是社會的棟梁,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因此必須加強人文素質教育,要讓學生先成人後成才。孟子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當前,大學生們最迫在眉睫的是“修身”,是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因為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可以使人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

現在,各高校正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教育,其中在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通過大學語文的教學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指出:“在全日製高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於: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全麵素質的高質量人才。”所以,大學語文教學絕非是單純的“文字遊戲”,而是要通過語文豐富的內容來培育每個學生深厚的人文素養,這才是其根本目的。要發揮大學語文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方麵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一、喚起學生對人文知識的內在需求

迫於就業壓力,大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熱情,對考級、考證的熱情要遠遠大於學習語文,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首先要喚起學生對人文知識的需求。在大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上,我們要更加靈活,要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精心設計教學課件,把語文和音樂、美術結合起來;必要時還可以觀看相關的電影和紀錄片,讓大學生們可以感到驚喜――原來中華民族的文化這樣豐富。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讓他們“走進來”,如經典影視作品欣賞後可以進行情景模擬訓練,舉辦小型辨論會、演講比賽等,用豐富的人文知識啟發學生思考,喚醒他們的內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