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動脈粥樣硬化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隻有到了中、晚期甚至冠狀動脈完全堵塞,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肌壞死時,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心律失常、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危險係數很高,占我國因病死亡人數的首位,所以冠心病患者更應該加強自我保健,珍惜生命,減少發病頻率,降低死亡率。
隨著季節的交替更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也在變化,日常保健也不能一成不變。根據季節特點,安排好飲食起居,以防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發生,下麵我們給出一些建議,願冠心病患者永遠健康。
1.春季
春季陽氣開始上升,氣溫回暖,但氣候多變,冷空氣還會偶爾來襲。春季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春天風和日麗,有人卻感到困倦,頭昏欲睡,到早晨也睡不醒,這種現象就是大家常說的“春困”。春天到來,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係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困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它不利於陽氣升發。此時,更要做到起居有規律,堅持早睡早起,以保證充分的睡眠。同時,還要保證舒適、安靜的居住環境,並注意保暖,最好睡前再泡泡腳。冠心病病人如能堅持采取科學的生活方式,認真做好自我保健,會使病情得到改善。
(2)注意保暖,遠離噪音
春天到來,天氣轉暖,致病的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而且時有寒流來襲,因而容易生病。“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冠心病患者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死等病的發生。居室溫度最好保持在15℃~18℃,外出時要穿的厚一些,頭要戴帽,腳要保暖;遠離噪音,創造舒適、安靜的居住環境。噪音會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症狀,然後導致心情煩亂,脾氣暴躁,乃至產生高血壓。此外,噪音還會令人腎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容易導致心髒病發作。
(3)親近自然,豁達心情
“常在花間走,能活九十九。”在這繁花似錦、鳥語花香的春天,去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景象,是一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對於冠心病,心情舒暢尤為重要,緊張抑鬱會加重病情,產生胸悶胸痛。因此,春天應注意情誌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要力戒動怒,不要心情抑鬱,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消除恐懼,克服暴躁,合理娛樂,並參與一定的文體活動。
2.夏季
夏季高溫炎熱,驕陽似火,是冠心病患者容易忽視的季節。夏季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防暑降溫,克服暴躁
夏季天氣悶熱時,冠心病患者在室外活動時應戴遮陽帽並備足水,室內可以開啟空調,但溫度不要太低,25攝氏度左右為宜。身體鍛煉應在清晨較涼爽時進行,切忌在烈日下鍛煉;鍛煉時間不宜太長,當天氣悶熱、空氣中濕度較大時,應減少戶外活動。天熱情緒易急躁,這不利於冠心病患者休養,因此,要加強心理疏導,克服“敵意”情緒,寬容待人。冠遇事要多冷靜思考,不可放縱自己的情感。
(2)保證休息,起居有序
夏季因為天氣炎熱,人們一般入睡較晚,冠心病患者如果睡得晚,早晨就不宜過早起床,中午要適當休息,以補充睡眠不足。在睡前半小時、半夜醒來及清晨起床後最好喝一些開水。
(3)飲食清淡,忌煙限酒
冠心病患者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黑木耳、豆製品,可適當吃一些瘦肉、魚類,盡量少吃過於油膩或高脂肪食物;多喝綠豆湯、蓮子湯、百合湯、菊花茶、荷葉茶等飲料,此外,要保持大便通暢,要養成每日一次定時排便的習慣。冠心病患者一定不要抽煙,可適當飲用葡萄酒,但每天不超過80毫升;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對平時服用的治療心腦血管病的藥物做一些適當的調整;若外出旅行需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或亞硝酸異戊酯等抗心絞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