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冠心病是一種常見多發病,患者多是中老年人。40歲以下的人群發病不多,40歲以後,每增加10歲,冠心病患病率就遞增一倍;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該病的患病率為5%~10%。冠心病發作時不僅會引起心髒不適、胸痛、氣促、水腫和呼吸困難,影響生活和工作,嚴重時還會引起猝死。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發病率逐年增高,而且還有著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冠心病是我國居民死因構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已成為我國人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冠心病患病率如此之高,病情如此可怕,不得不引起人們對該病的重視,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要想預防、控製、治療冠心病,不被它“擊敗”,首先就要了解冠心病到底是怎麼回事。
1.什麼是冠心病
在了解冠心病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心髒和冠狀動脈。
心髒是人體循環係統中的動力器官。心髒如自己的拳頭,外形像桃子,成年人的心髒約重300克,位於橫膈之上,兩肺間而偏左。心髒主要由心肌構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個腔。左右心房之間和左右心室之間均由間隔隔開,故互不相通,心房與心室之間有瓣膜,這些瓣膜使血液隻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心髒的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和功能。血液的循環是由心髒“泵”的作用實現的。如果一個人在安靜狀態下,心髒每分鍾約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則每分鍾約泵5升血,可見一個人的心髒一生泵血所做的功是相當大的。
如將心髒視為頭部,則位於頭頂部、幾乎環繞心髒一周的冠狀動脈恰似一頂王冠,這就是冠狀動脈名稱的由來。冠狀動脈是供給心髒血液的動脈,行於心髒表麵,有許多分支,這些分支之間普遍存在吻合交叉。人體各組織器官要維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動,需要心髒不停地搏動以保證血運。而心髒作為一個泵血的肌性動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夠的營養和能源,供給心髒營養的血管係統,就是冠狀動脈和靜脈,也稱冠脈循環。如果冠狀動脈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側支循環,常常導致心肌梗死。但若冠狀動脈阻塞是緩慢形成的,則側支可逐漸擴張,並可建立新的側支循環,起代償的作用。
了解了心髒和冠狀動脈,那什麼是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簡稱,冠狀動脈供應心髒自身血液,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或痙攣,使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種心髒病。
2.冠心病的病因
造成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組動脈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見的一種,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的逐漸蛻變和鈣化,病變常累及彈性及大中等肌性動脈,一旦發展到足以阻塞動脈腔,則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將缺血或壞死,就像是通過挖通的渠道給田地澆水,開始渠道暢通,水流順利,田地得以濡潤。但是如果渠道被泥土、沙石等堵塞,並越堵越多,最終導致整個渠道不暢,水流不能到達田地,造成田地幹涸。由於在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累及人體循環係統從大型彈力型(如主動脈)到中型彈力型(如心外膜冠狀動脈)動脈內膜的疾病。其特征是動脈內膜斑塊形成,每個斑塊的組成成分不同。脂質是粥樣硬化斑的基本成分。當心髒的冠狀動脈形成粥樣硬化時往往就會造成冠心病的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