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剛剛發生的一切,和孫博文一起的那兩個人直接消失,如果按照夢境來解釋的話,他們應該算是被嚇醒了吧,但是既然楊南的夢境稱為鎖魂塔,不那麼容易被嚇醒才對?
不過這種恐懼的製造過程倒是和靈魂震懾有幾分相似,隻是震懾簡單直接的多,不給人任何畫麵感,強烈的衝擊達成的往往是最有效的結果。
剛開始被催眠的時候,有少量的靈魂能量不受控製的自我行動,然後進入楊南的能量包圍之中,如果楊南也可以感應到靈魂能量,那彼此之間的交流就要簡單許多了。
葉初群長長的吐了口氣,在盈河的時候四處尋找催眠師而不得,如今剛剛入學,就有一個貌似還是高手的出現在麵前,這對他來說,真是一件不錯的際遇。
恐懼,客觀的解釋中,是人類心理對陌生環境的抵觸或者是身處某種情形,身體和情緒產生極度不適但又無能為力的一種感覺。
人類的情緒往往也對未知的事物或者現象產生這種感覺,但是產生這種感覺的起因卻大多包含了客觀的引導或者主觀的教育,自我產生的卻少之又少。
比如因為視覺對可以活動的大體型物體會自發的躲避,這種逃避就是因為懼怕會傷害到身體,但是這種懼怕是屬於被客觀引導產生的,否則靈魂震懾的作用就會減弱很多。
再比如人類對鬼魅的畏懼,鬼這個字曾經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這樣的描述:人所歸為鬼。從人,像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
這句話或許從古至今都沒有好好被解釋過,所以才讓很多人以為這是一種科學觀被誤解至今,葉初群當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明白這描述的應該是生活在陰暗中的一類人。
更貼切的說,應該是人情緒的另一麵,自私,陰狠,背後傷人,讓人防不勝防,這種意想不到的傷害皆來源於這些負麵情緒,所以人分陰陽,一半是人,一半是鬼,鬼就像是人的影子一樣,跟隨在身體左右。
在西方宗教中,這種說法被叫做天使和魔鬼。
另一種恐懼的來源則是教育成型的預知心理,各種心理疾病也都出於此,比如恐高症,密集症,從教育和暗地的引導形成,把過往的記憶深藏在內心最深處,隻有遇到類似的場景時,這種情緒才會給激發出來。
不管怎麼解釋,恐懼一詞倒可以說是生物對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
想到這裏,葉初群突然想起自己和嚴河對戰的那一晚,自己一個人對戰二百多人,直到精疲力竭被江小凡救走。
那晚在江小凡的住處醒來後,就開了一個惡作劇般的玩笑,當自己的靈魂能量進入江小凡的身體,就遭遇了對方體內能量的圍追堵截。
那是一種完全無意識的自發性對身體的保護,隻是這種保護似乎沒有感覺到江小凡自身的情緒,反倒是那股反抗的能量中帶著一種悍不畏死的情緒。
“能量有情緒?當真是可笑至極!”葉初群不禁笑出聲。
要是能量也有了情緒,那豈不是說,世間萬物都有情緒了。
自嘲還沒過去,葉初群就意識到自己或許真的理解了一點朦朧的認知,這種認知他曾經在一本經書中讀到過,似乎叫做《華嚴經》。
如此說來,先人的智慧之深,以及著作的精妙,後人卻還完全沒有理解。
這下葉初群連自嘲的心態也轉換了方向,還自詡讀過很多書,不解其意倒是讓他感覺有種侮辱前人的慚愧。
不管是哪種宗教,佛也好,道也罷,歸根都是在追求精神的更高境界,這裏所說的精神,很大可能性就是他現在能感受到的靈魂能量。
隻是前人那麼多智者,難道就沒有一人感應到這種不同尋常的能量嗎?或許還是看的書太少吧。
葉初群暗暗發誓,以後要騰出時間多去圖書館,爭取在最短的時間把圖書館的藏書看完。就算發現不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那更進一步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