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完之後,何成梁便讓銀又來與那些商人交流一下,自己則取拜會孫承宗去了。
說實話,孫承宗對於自己被任命為登萊兵備道登州知府一直都有些沒搞明白原因,盡管他自認為自己擔任這兩個職務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不明不白的被任命,任誰心中也會有些疙疙瘩瘩的。
見到孫承宗之後,何成梁先是對他的升遷表示了祝賀,盡管在孫承宗剛剛到任的時候,兩人就有書信的來往,但是這次才是真正正式的見麵。接著何成梁又代來恩向孫承宗和馬芝蓮表達了問候,在大清河接人的時候,來恩沒能見著馬芝蓮,主要是現在馬芝蓮還是沒有完全的想清楚,是以來恩現在還是得靠何成梁來傳達自己的心意了。
“何大人,這次出海,怕是與朝廷的法度不合啊!”寒暄之後,孫承宗開門見山道。
“孫大人認為這海禁的律法真的還有作用麼?”何成梁反問道。
這孫承宗也不是一個迂腐的人,在心裏他也清楚海禁實際上對整個大明並沒有太大的好處的,隻是由於這條律令是朝廷多年的成法,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去違背。
何成梁也能夠理解孫承宗的想法,他知道像孫承宗這種從小就受到很傳統,很受約束的教育,能夠有很多開明的思想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孫大人,您認為這個海禁最後禁的是誰,誰又得利最多?”何成梁直接問道。
“禁的自然是那些唯利是圖的奸商!”孫承宗毫不猶豫的說道。
“可是,”何成梁對孫承宗說道:“那最後禁住了嗎?”
“這個...”孫承宗有些遲疑,盡管具體的情況他也不太清楚,但是也知道其實這個所謂的海禁對於平頭百姓確實很有效,但是對於那些商人海盜之類的人卻是一紙空文。
“比如這次吧,”何成梁接著又說了起來:“這次我已經把情況給你解釋清楚了,你也應該看得出來這其中的利益所在!”
在何成梁到登州之前,就已經寫信給孫承宗講清楚了這次出海的目的和巨大的效益,不過用的理由卻是為這次蝗災籌集到更多的銀錢,以備所需。孫承宗也不是迂腐之人,知道事急從權,在何成梁細致透徹的分析中,他也明白這樣做是很有好處的,於是便暫時答應了何成梁的要求。
不過當何成梁說出利益二字的時候,孫承宗又想反駁,何成梁卻繼續說道:“別跟我說什麼君子恥於談利的話,老孫啊,你想想,天下百姓何止千萬,難道人人都是君子麼?即使不說百姓,我大明各級官吏有多少人,他們都不需要吃喝麼?每年朝廷的國庫存銀是個什麼情況難道你還不知道麼?”
孫承宗依舊默然,何成梁卻接著問道:“老孫,你知道去年開州三縣之地歲入多少麼?告訴你,十七萬兩銀子!”
“什麼?”孫承宗有些失態的訝然道。
“我說是十七萬兩,也許你不相信,但是你有時間去開州去看看就知道了,這十七萬兩銀子沒有一文是橫征暴斂而來的,全部都是按照當初我在開州時立下的規矩征收的,其中我的產業繳稅達九萬餘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