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0章 日常生活中的護齒應摒棄的不良習慣(1 / 1)

生活中常有一些不良習慣易造成口腔、牙齒的損害,應予以摒棄。概括地說,有以下幾方麵內容。

(1)刷牙時用力過大:刷牙是保持口腔衛生的必要手段,但用力過大時會造成牙頸部牙質過分磨耗,形成楔狀缺損,出現牙齒過敏、繼發齲壞,也會使牙齦損傷、退縮,露出原來被包埋的牙根部,加重牙齒敏感症狀。

(2)牙刷不定期更換:通常2~3個月應更換使用的牙刷,否則時間長了,牙刷刷毛易發生卷曲,用這種牙刷刷牙會造成牙齦組織、牙周組織及牙齒本身的創傷。

(3)咬過硬食物:常見一些人“咬骨嚐髓”,當然有此能力者牙齒咬合力是充足的。但另一方麵,臨床上喜咬硬物者易出現一些牙齒與年齡不相稱的磨耗、牙隱裂、牙折。牙齒上存在一些縱貫牙體的發育溝、融合線,在過多咀嚼硬物後牙齒會出現損傷,從這些薄弱部位裂開,導致牙齒折裂,嚴重者則需拔除。另外,咀嚼過硬食物也會使顳下頜關節負擔過重,一旦超過其代償能力,就會造成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的症狀,如咬物痛、張口受限等。

(4)偏側咀嚼:咀嚼時習慣用一側,也會造成肌肉、關節及頜骨發育的不平衡,輕者影響美觀,重者造成單側牙齒的過度磨耗及顳下頜關節的功能紊亂,而另一側呈失用性退縮。偏側咀嚼除了是習慣造成外,多是因為一側有患牙或牙齒缺失而被動形成的。所以患牙應及時治療,而拔牙後更應及時鑲牙。

(5)把牙齒作工具使用:用牙齒開瓶塞、咬縫線等。這些習慣容易使牙齒咬折、牙根創傷引起根尖周炎。

(6)緊咬牙:用力“咬緊牙關”,把牙齒咬得“咯嘣”響,這樣也會出現牙齒過度磨耗,容易引起咬合創傷。

(7)剔牙:從牙齒健康的角度來說,剔牙是中國人的傳統不良習慣之一。和吸煙一樣,偶爾剔牙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害。但問題在於剔牙像搔癢一樣,會剔出癮來,越來越用力,可憐柔軟的牙齦隻能不斷退縮,使牙頸甚至牙根暴露,造成牙齒敏感和增加患齲齒和牙周炎的機會。

(8)自行隨意服藥:尤其是孕婦懷孕4個月後至小孩7歲前服用四環素類藥物。由於這一時期是幼兒牙齒發育形成的時期,服用的四環素類藥物會與牙本質結合,使牙齒顏色變黑,嚴重時會阻礙牙體組織的發育,造成表麵缺損。

(9)吮指、咬指甲、咬唇、吐舌:兒童的各種口腔不良習慣都能影響麵部及牙頜的正常發育,造成牙列畸形。

口腔保健

本書由我國著名口腔專家編寫,共14章,係統介紹了口腔的結構與功能,兒童、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方法及注意事項,口腔衛生保健方法,口腔疾病與全身疾病的關係,常見口腔疾病(齲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牙質過敏)的防治,口腔科就診(治療、修複)應注意的問題,口腔頷麵部炎症和腫瘤的防治,現代口腔預防保健模式等。本書語言通俗易懂,融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於一體,適合廣大群眾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