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四十四章:福爾雲天(2 / 2)

“不錯。《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是中華文化一切學問的準則,邵大亨用壺的一個個細節,一組組構件,從下往上,又自上而下,後在及左右,巧妙,完整地描寫了《易經》學說的基本要點。是他用紫砂壺的“本體”語言,生動形象的表達了中華符號——《易經》的基本概念,這是“文化符號”“文化創意”的先驅,所以,先人給我們開了一個好的開端,我們就要用一種方式傳承下去。”宋宸宴越說越激動,他看著鄧雲天,“你剛才拿出‘捆竹’的一瞬間我就想到了這個,你可以將‘龍頭八卦一捆竹壺’做成雕刻,龍是中國信仰的神物,竹子又是四君子之一,用這樣的方式將中國的文化宣揚出去,或許可以更加合適。”

“師父,你說實話,你是不是做過這個紫砂壺的雕刻?”鄧雲天仿佛要將宋宸宴看穿。

“前段時間做過。”他將鄧雲天領到後麵的一張桌子旁,打開一個櫥子,拿出包裹著的半塊木頭,“這是一個半成品,我中間把它做壞了,就沒有再嚐試。”

鄧雲天打開上麵的一層薄紙,果然,隻有一半竹子,壺底的浮雕八卦圖已經做完,頗具匠心,竹節之間工整而光潔,意境自然,上下一體,十分協調,隻是另外一半的竹子卻已經被雕刻壞了,已經錯節了,這是一塊全木,一處壞了,整個便都壞了。

“你的手藝這麼好,為什麼會雕壞竹子呢,說出來誰相信啊?”鄧雲天撓了撓頭。

“那時候嚴老...算了,也沒什麼,算是失誤吧。”

“你可告訴過我,幹咱們這行的,最不應該的就是失誤,哪怕一次也不行。”鄧雲天想起剛來到工作室的時候,宋宸宴給他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立了這樣的規矩。

“是我告訴你的,我現在依然告訴你,一件作品要出來之時,一次失誤就會毀了它。”宋宸宴看著麵前的半成品,眼裏好似蒙上一層霧,輕輕道,“我用我僅有的一次失誤來告誡你,也告誡我自己。”

“師父,你剛才說的嚴老——”

“沒什麼,就是想說嚴老年紀這麼大了技藝還能如此高超,耐心也是我們比不了的,我們要秉持這樣的匠心。”

鄧雲天再次張著眼睛瞪他:“你和韋師傅肯定有什麼小秘密,每次談到嚴老就很默契的停住話題了,而且話都說一半。”

宋宸宴無奈的搖搖頭:“你們這些年輕人,就是愛瞎想,他是前輩,我是後輩,我們在此議論他當然不適合。”

“我覺得嚴老不是簡單的人,表麵上看著一副弱弱老先生的樣子,總給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公司裏還有兩個比他資曆還老的前輩,都沒有他詭異。”鄧雲天有條有理的分析著,輕撫著嘴唇,“他在公司不出創意,不出計劃,隻是抽空給人做做一兩件桌子椅子,還費時比別人長一倍的時間,薑總是多麼一個有時間感的人,怎麼能容許?”

宋宸宴失笑:“福爾雲天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