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乍寒還暖(1 / 2)

三、大哥與扛刀

1、黑旗隊

那小閣樓上,有盞燈也分外明亮些,盈盈地照過來,閃著淡定安詳的光……一個黑夜裏的行人,突然之間發現了一點遙遠的光亮,誰都希望自己可以借著這點光亮,慢慢地尋覓到自己應走的道路。

三不管的小巷子又多又密,隻走得人又是心焦又是迷糊,又有一種詭譎的誘惑——有個傳說是這樣形容的:走在巷道時聽見路旁有人喚你的名字,千萬別回頭,更不可以回答他的話,否則,你就會被拖進無底的黑暗中……如同文字、建築、服飾、飲食等無私的傳承一樣,日本把中國的一些傳說也抾去略加修改,就變成了自己的哭嬰爺爺:行人走在夜半路上會聽到孩子的哭聲,若是好奇靠近,就會聽見嬰兒哭喊:背我!背我!若依言背上,就會覺得越背越重,不得脫身,不能辯路,漸漸走上歧路……

兆學疚不能確定此刻自己是否已經被魘進了歧路,隻是,這些年來,天津城裏,這樣滿是惶惑傳說的小巷子倒越發難見了——

1860年,英、法、俄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天津被迫辟為通商口岸,從此天津成為外國列強在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輸出資本的重要基地。天津開埠以後,各國列強爭先恐後地搶占地盤,強劃租界。英、法、美、德、俄、日本、奧地利、意大利、比利時等9國先後在天津強設了近15平方公裏的租界地,相當於天津舊城的8倍。國家之多,麵積之大,在全國首屈一指。一大批外國冒險家、傳教士、富豪紛至遝來,營建洋行、銀號、商店、花園、娛樂場、辦公樓,開辦倉儲、航運、進出口貿易,建立醫院、學校,蓋洋房,造別墅。各帝國主義列強在租界裏設立領事館、警察、武裝部隊。租界裏的市政建設、公用事業、財政事務等全由租界當局任意施行,成為完全獨立於中國行政和法律之外的“國中之國”。與此同時,國內的官僚、買辦、富商、政客和清廷的遺老遺少也在天津買房興業,頻繁往來,使天津成為近代殖民政治、經濟、文化的聚合地。

為了使天津衛在外觀上也更加“國際化”,法國人主動包攬了天津市的整體改造,從建築物到路段,全都重新規劃重建,雖然不甚順遂,但整個天津市陸路、水路交通四通八達,大有改觀。這一舉措,卻不是因為友善,而是因為經驗:在拿破侖時代,暴民們經常以巴黎錯綜複雜、密如蛛網的街道為掩護,到處進行伏擊,與拿破侖的士兵作遊擊戰,為了製止他們,拿破侖委派歐斯曼男爵把街道改建得筆直,這些年來,巴黎美麗寬闊的林蔭大道倒是一大景觀……據說,洋人對中國走馬燈般轉輪上場的政府不屑一顧,但卻不能不防“無法無天”的中國“暴民”們。

然而,三不管卻不在改建之列,暴民積聚倒也是鳥兒投林之意了——

兩個人就這麼轉到了妝園的門口,兆學疚仍戀戀不舍地抬頭看那與妝園隔牆而望的燈樓,竟看到一個捧卷夜讀的倩影投射在小樓的窗上,月光與燈光又從窗戶那兒映射到這邊園子靠邊兒的地方,在地上映出另一個朦朧幽淡的窗人兒來。那情致,徒然出現在這樣的地方,於溫馨之外,更讓人領略一種清遠的韻致和幽峭的情緒,隻讓人聯想到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