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賣味兒
伏翼這口氣還是鬆得太早了,兆學疚隻記得要住的地方,卻沒有吃飯的錢,一晚上扛刀,直餓得四肢酥軟。第二天,兩人打熬不過,由伏翼提供了信息:大羅天裏有一間四不靠的狗不理包子鋪,仗著味道了得,工藝獨特,掛牌如能挑出毛病,免費白食。於是兆學疚領伏翼清早前去,準備尋釁吃白食。
這是一個雙開間的鋪麵,在前是黑漆漆過的,還一定漆的很好,至今被風日剝蝕,黑漆隻剩了點痕跡,但門枋,門檻,鋪板,連裏麵一條長櫃台,還是好好的並未朽壞,招牌是三個大字,新的時候,那貼金的字,一定很輝煌,如今招牌的字雖不輝煌,但它的聲名,知道的卻多。
狗不理。
兆學疚站在這裏就有些躊躇,這名頭,他是熟悉的,原名“德聚號”,百年老店。據說原來店主叫高貴友,其乳名叫“狗子”,因生意興隆,無暇應答,便在櫃上置一瓷碗,顧客隻需把錢放入碗內,他便照數給包子,買賣時從不語言。於是民間有“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之說,人們久而久之喊順了嘴,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據說,袁世凱在這裏當直隸總督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很愛吃。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許多地方開設分號。
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餡別具特色,選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鮮豬肉,上等醬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蔥薑末等佐料,邊加水邊攪拌,打成肉丁水餡。包子皮使用半發酵“一拱肥”富強麵。做工上,狗不理包子從揉麵、揪劑、擀皮、裝餡、掐包、上屜、上大灶,都有明確的規格標準,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細密。剛出屜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從外觀到口感,絕無瑕疵。
這香氣誘人得飄渺,勾動人的饑和饞,而兆學疚和別個又不同,他勾動了通感,想起了老千的來曆——
據說清朝時有一個秀才進京趕考,途遇強盜,將其所有錢財搶劫一空,秀才想來想去,一籌莫展。在萬般無奈之中,乃決定憑一個“騙”字去圖一時僥幸。主意已定,就重整衣冠,徑往縣府求見縣官,詭稱自己是京城某府的親戚,奉詔進京,任某要職,路過此地,不幸遇盜,要求從速派兵追捕,取回失物,以便早日覲見皇上。縣官聽後,哪敢怠慢,一麵派兵進城搜捕,一麵擺酒為秀才壓驚,待為上賓,惟恐招呼不周。秀才一炮打響,便更加軟硬兼施,限期破案,縣官對秀才種種殷勤,百般訴苦,意思是要他講點情麵,不必深究,隻要早點上路,那盤纏不在話下。秀才見目的已經達到,便打道進京去了。而秀才當日略施小計,一舉成功之後,便自以為看穿人情,再無心舉業,於是糾集一班落第同年,專門在這“騙”字上下工夫,專做要本錢的買賣,做的次數多了,經驗也愈加豐富,膽子也越來越大,成就也越來越可觀了,世代相傳,後世老千就奉之為開山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