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及其雲計算走向智能集成網及其天地計算
交流園地
作者:李宗誠
摘要:基於一係列學術研究新成果,通過建立全新的邏輯基礎、數學基礎、科學基礎以及全新的技術基礎和工程基礎,發明人李宗誠建立了一係列用於統一描述、分析、解釋全球智能一體化網絡計算體係及全球價值鏈動態彙通網絡體係[DCN/HII( GVC )]的資源配置動力學RDD模型、網絡配置動力學NDD模型、智能集成協同學IIS模型以及全息組織協同學HOS模型和博弈組織協同學GOS模型。這種需要大力開發並建立的全球動態彙通網絡計算,可形象地稱為“天地計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過提供信息資源而獲取實物資源、知識資源和金融資源的網絡,可看作“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網絡,代表虛擬化,代表數字虛擬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識、金融三大網絡,代表實體化,代表真實世界。以信息網絡為平台而將物流網絡、知識網絡和金融網絡融為一體的全新網絡體係,可稱為智能一體化動態彙通網(簡稱彙通網)。
關鍵詞:天地計算;彙通網;NDD模型;GOS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25—0156—05
為了克服雲計算的局限,拓展物聯網的基礎,全麵開辟電子服務(商務、政務、教務等)的活動領域,全程延長電子服務(商務、政務、教務等)的產業鏈條,發明人李宗誠主張利用目前國內外正在進行的三網融合以及傳感網、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通過建立人—機組合的智能集成網及其全息協同計算技術,進而通過建立實踐—認知係統組合的高級智能集成網及其全息協同計算技術,不僅將傳統的終端運算和應用服務功能全部轉移到以網絡資源來實現,而且向個人用戶、企業、機構和政府提供虛擬與現實組合,按社會必要係統功效度量價值的價值鏈係統工程技術服務,由此可形成麵向各種資源(不僅限於信息資源)的全新網絡計算技術——“天地計算”概念及其技術體係,建立容納互聯網的智能集成網,提供以多層級價值鏈係統為中心的智能一體化綜合服務體係。
為此,需要我們拓展思路,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從以用戶為中心轉向以多層級的價值鏈係統為中心,麵向價值鏈係統工程而構成十大網絡(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傳感網、物聯網、能源網、物流網、人流網、金融網、知識網)智能融合基礎的綜合業務服務平台(全新的公共服務及專有服務平台)。
經過30年的自由探索,發明人李宗誠於2011年10月31日通過電子申請係統正式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專利局)提交610項發明專利申請,並提交610份總計約4000萬字的權利要求書、說明書、附圖等材料。在通過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已發表80多篇論文(不包括合作完成的成果)的基礎上,發明人李宗誠於最近已獨立寫作完成一係列與本次申報的610項技術發明有密切關係的學術新
成果。
這610項最新技術構成價值鏈係統工程網絡技術支持體係,大體上可分為如下三個基本構成:(1)基於人—機組合的智能集成網;(2)基於認知—實踐係統組合的高級智能集成;(3)基於天地計算計算技術而容納互聯網於其中的全資源彙
通網。
作為價值鏈係統工程網絡技術支持體係,容納互聯網的智能集成網以李宗誠於2012年5月20日向知識產權局提交發明專利申請的下列10項技術為關鍵構成:
01項 智能集成計算機網絡操作係統邏輯定位及編製引擎(申請號:201210156063.7)
02項 智能集成計算機網絡操作係統流程彙總及均衡裝置(申請號:201210156062.2)
03項 基於OS/IIC網絡及其對接均衡表列的價值度量衡(申請號:201210156015.8)
04項 基於OS/IIC網絡及其價值度量係統的功效配置器(申請號:201210156061.8)
05項 基於價值鏈網絡技術平台的資源配置負載均衡係統(申請號:201210156013.9)
06項 用於拓展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基礎的天地操作係統(申請號:201210156101.9)
07項 基於天地計算技術的智能集成計算機網絡操作係統(申請號:201210156064.1)
08項 基於價值鏈網絡技術平台的全局對接均衡控製係統(申請號:201210156012.4)
09項 基於價值鏈網絡技術平台的智能集成機群操作係統(申請號:201210156014.3)
10項 基於價值鏈網絡技術平台的全息協同配置控製係統(申請號:201210156011.X)
1 基於人—機組合的智能集成網
李宗誠本次申報的610項技術發明專利,是發明人李宗誠經過30年獨立自由探索而建立的一個自成體係的全新技術集群,其總名稱為“全球價值鏈網絡技術支持體係”[DCN/HII(GVC);李宗誠,2011]。這既有係統性的組合式創新,又有基礎性的原發性創新,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基於一係列學術研究新成果,發明人李宗誠建立了一係列用於統一描述、分析、解釋全球智能一體化網絡計算體係(可稱之為“天地”計算體係)及全球價值鏈動態彙通網絡體係[DCN/HII(GVC)]的資源配置動力學RDD模型(李宗誠,2011)、網絡配置動力學NDD模型(李宗誠,2011)、智能集成協同學IIS模型(李宗誠,2011)以及全息組織協同學HOS模型(李宗誠,2011)和博弈組織協同學GOS模型(李宗誠,2011)。
(2)繼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虛擬化技術之後,基於610項最新技術發明(李宗誠,2011)的全球價值鏈網絡技術支持體係給世界帶來智能一體化技術(IIT)和全息協同組織技術(HST)。
(3)作為610項發明專利的申請人,發明人李宗誠提出要開發並建立的全球動態彙通網絡計算,可形象化地簡稱為“天地計算”(Heaven—Earth Computing)。通過提供信息資源而獲取實物資源、知識資源和金融資源的網絡,可稱為“天地”。在此,“天”代表信息網絡,代表虛擬化,代表數字虛擬世界;“地”代表物流、知識、金融三大網絡,代表實體化,代表真實世界。以信息網絡為平台而將物流網絡、知識網絡和金融網絡融為一體的全新網絡體係,可稱為智能一體化動態彙通網(簡稱彙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