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我國企業投資風險中財務風險的防範與管理(1 / 2)

試論我國企業投資風險中財務風險的防範與管理

交流園地

作者:韓誌壯

摘要:文章論述了我國企業所麵臨的投資風險,並從財務風險視角對如何發現和化解財務風險從而降低投資風險給出了具體的措施。科學合理地運用這些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範、發現、化解和處理財務風險,微觀上有利於所在企業降低投資風險,宏觀上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有利於國家經濟總體上的轉型,有利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

關鍵詞:投資風險;財務風險;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25—0150—03

1 概述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了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所帶來的壓力。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盡情享受著廉價勞動力、低廉的資源和環境成本等發展優勢,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已經逐漸步入了改革的深水區,傳統上依靠人口紅利、低廉的資源和環境成本作為經濟引擎的發展模式已經很難再推行下去。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

在創新型國家戰略實施過程中,作為經濟主體的企業麵臨著重大而艱難的轉型。對於眾多處於產業轉型與升級階段的夕陽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源型行業等企業而言,企業麵臨著項目投資、多元化投資等課題;對於高科技等新興的朝陽產業的企業而言,企業決策者麵臨著如何把企業做大做強的課題。以高能耗、高汙染等為代價的粗放型的企業,在今後十年內,必須在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品附加值等方麵挖掘潛力;而以低廉勞動力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必須改革傳統上一些低效率、低效益的投資項目。我國企業必須實現從粗放型到精細型的轉變,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唯有加此才能承擔起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責任。表麵上看,不同的企業會麵臨具體不同的困難,但無論是傳統行業的轉型與升級,還是新興產業的規模擴展,它們所麵臨的共同的、最大的困難是企業投資風險。

2 投資與風險概念及特征

投資是指某一經濟行為主體當期投入一定數額的資金而期望在未來獲得回報。從投資的定義不難看出其雙重含義:其一是為了獲取額外的預期收益或規避風險投入而將資金投入到某一特定的經濟活動中,這是廣義上的概念;其二是簡單的資金投入,即經濟主體為保證某項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或項目的順利投產而進行的活化勞動和物化勞動價值的總和。企業的投資活動明顯地分為兩類:一為對內擴大再生產奠定基礎,即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二為對外擴張,即對外股權、債權支付的現金。投資所得回報應該能補償:投資資金被占用的時間;預期的通貨膨脹率;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

投資風險是指對未來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在投資中可能會遭受收益損失甚至本金損失的風險。為獲得不確定投資風險的預期效益而承擔的風險。它也是一種經營風險,通常指企業投資的預期收益率的不確定性。隻有在風險和效益相統一的條件下,投資行為才能得到有效的調節。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將投資風險定義為在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收益落空或本金損失。投資風險主要來自投資、技術、財務、利息、政治、彙率等諸多因素。本文主要分析財務風險。

3 企業財務風險分析及控製

一般而言,企業財務活動主要分為籌資、投資、資金營運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麵。相應地,財務風險也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收益分配風險。企業財務風險就不同的企業而言,可能千差萬別,但就絕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企業財務風險普遍存在著如下四方麵表現:(1)資金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資產負債率高、貸款較多。資本結構的不合理使得加大了企業財務的負擔,減低了償付能力,提高了財務風險。(2)投資缺乏科學性,主要表現在企業決策層或管理團隊對投資風險認識不夠,或對投資項目的認識不夠全麵,這樣往往導致投資無法取得預期的回報,甚至無法收回本金,從而為投資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務風險。(3)資金回收策略不當,主要表現在企業為了快速擴張或建立較完整的銷售體係,采用賒賬方式銷售,或者為了眼前利益而追回欠款不力,或者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兩個領域管理脫節導致貨物積壓嚴重,這些應收貨款和庫存比例過高將嚴重影響所在企業資產流動性和安全性。(4)收益分配政策不規範,企業決策管理層或董事會對於公司股利的分配政策將會影響企業自己來源,如果不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將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增加財務風險。

如何防範財務風險的形成,及時發現財務風險並能夠從機製上盡早化解財務風險,從而實現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合理控製,這應該是財務管理部門在企業投資風險中應該承擔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