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麟太子身旁,可能也需要揚宇這樣堅定的支持者。
雖然獨孤皇後與蕭貴妃各有各的打算,但揚宇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判斷。他相信太子繼位對國家最好,便願意跟隨太子,甚至為此忤逆貴妃的意思。這個十五六歲的稚嫩兒郎,已經有了主意,也有了擔當。
但是逸飛來祥麟的目的,從不曾忘。
他可以不動揚宇,但麟皇是他的目標。
方才在宣室殿遠遠望去,隻見麟皇高昶雖肺經傷損,卻肝火虛旺,是以麵色並不蒼白,反見紅潤。
他一見之下,便自己微微笑了,放下了顆忐忑不安的心。
麟皇風燭殘年之軀已是強弩之末,即便逸飛什麼也不做,以他現今的狀況看,隻怕也活不了幾年。
想來他為了維護極高權位,久久不向別人表露心跡,有什麼事都放在心裏,憂思過甚,積累之下損傷了肺經。
但他發現自己氣虛咳喘之後,並不以為意。
或者是祥麟禦醫並沒有發現這點,也或者麟皇年紀一大,就有些諱疾忌醫的毛病。總之肺損傷已是凸顯在外了,卻仍然未有良好醫治之相。
肺經不調會讓人感覺疲累氣短,但麟國集權過甚,麟皇將國家上下大權都攬在自己手裏,事必躬親,哪有時間靜靜養息?
為上位者都常有疑慮,麟皇年邁,自然更加多疑,聽聞他大權絕不旁落,甚至連極少分幾個差事給皇子們,處理政務皆為獨斷,長期以來多思多想,脾經難和。
醫家多以為人之性格爆裂為“脾氣”興盛之故。麟皇年輕之時尚武,征戰在外,沒養在仁宗膝下為宮規所困,從來多有放縱。這樣習慣滿足的人,稍有不滿便會動怒,又兼他脾經受損,長時間來更是暴戾陰沉。
然而他是一國的帝王,必然要經營自己的形象,是以多有不如意事,更引發他憤怒之情,久而傷肝。
看麟皇的外在表現,這已是一個虛空的身子,不中用了。
若是賀翎的皇帝到了這個年紀,發現自己不適合在台前握局,早就禪位給太子了,反正是親生的母女一脈相承,成全一仁一孝,青史留名倒也好聽。
賀翎的觀念裏,最不怕皇帝年輕,因她身後有太上皇,經驗不足之處,太上皇從旁補一補,扶上馬送一程,將年輕帝王位置坐穩,對社稷隻有好處沒有害。
而祥麟皇帝,十一代盡是都是身亡之後以遺詔傳位。看來這個金椅坐上去,是不死不休。麟皇高昶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仍是要把大權握在手裏。
發現身子虛空,麟皇先想到的,必然是戒備年輕力壯的皇子們。
然後他會想到多用人參,為自己補一補。
麟皇年邁,迫切懷念從前弓馬生涯,必然會迷戀服食人參帶來的感覺,血氣充盈,精神旺盛,像是回到二十年前剛剛即位之時,感到那種壯年的意氣風發。他必然會緊緊抓著這根救命稻草不放。
以祥麟崇尚人參補氣的習慣,人參這味藥必然會濫用,正如當年賀翎濫用阿芙蓉安神之功效一般。
隻是阿芙蓉藥效不挑人,到最後健康之人也受其害,所以該當禁除。而人參用起來是看體質、看病情、看配伍,用得對時大有益處,得益的人越傳越神,因此迷信難除。
看他麵色紅潤,定然已經吃了不少藥力精純的上等老參,很有可能已將其化入日常飲食,每餐必有人參雞湯之類的藥膳菜品,才能用到這個程度。
現在的麟皇已經虛不受補,還要一味追求強效,拚命拿老參吊氣,這是養身之道中的大忌,無異於飲鴆止渴。
既然他身為皇上,一味要用參,還要最上品,禦醫所哪有反對的份?
到了現在這個情況,隻怕即使有人知道不妥,也不能說了吧。
逸飛樂得看到這種局麵,才狀似無意地向揚宇提起用參補氣之事。
揚宇年小單純,個性討喜。即便逸飛不說,他慢慢也會注意到他父皇對人參的依賴,又因為之前惹了父皇生氣,少不得要去搜羅些藥力精純的老山參帶來宮中。
在他背後,多少雙兄弟的眼睛都盯在他身上,必然不會讓他得了這個先機。
麟皇看到兒子們爭先恐後孝順自己的樣子,便會更得意,認為大權還握在自己的手裏,不可放鬆,自然會更加依賴這味藥。
逸飛現在需要考慮的,便是祥麟禦醫所的醫術如何,是否會有像賀翎鄭大夫時的變數,隻可慢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