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挖掘校外資源,充實語文課堂。
新課程讓我們感受到的最直接的變化莫過於教材的變化。與傳統教材相比,新教材濃鬱的人文氣息,選文的精美時尚,編排體係的別具一格,都深深吸引老師和學生。但是新課程的高能力要求,絕不可能通過有限的教材訓練達到。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積累、自主提高的過程。因此,課外閱讀在新課程背景下顯得更重要。所要實現的目標,無論是閱讀的信息量,還是課外閱讀所達到的能力要求都要提高許多。
農村初中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這是農村教師不爭的事實。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作為一個語文校外課程資源開發進行研究,讓師生在專題研究中共同尋找,解決信息渠道會有許多。比如關注農村生活,挖掘以“鄉土”為特色的語文課外資源。開展研究民俗民風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課程校外資源是豐富的且具有開放性的,以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和學生能夠親自參與等特點,給予學生多方麵的信息刺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愉悅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這是傳統教科書所無法代替的。
3.創設和諧輕鬆的課堂教學氣氛,因人施教。
教學模式受到教學觀念、教學條件等製約,要靠語文教師自己摸索、探究。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善於捕捉課堂中有利於教學的信息(比如對關鍵詞句的品讀),調整學生的心理,因人施教,煥發語文課堂教學的勃勃生機和師生的生命活力。
創造和諧輕鬆的課堂教學氣氛。課堂氣氛是由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及教室中的環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創設和營造,才能形成和諧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保持並發展和諧、輕鬆的語文課堂教學氣氛,有助於增強教學效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學生的發展,除了讓學生儲備充足的應試知識和技巧外,還要培養他們讀書思考的習慣,使他們具備起碼的表達能力,進而為學生整個人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語文教師終身應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