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第一步,辨清自己的皮膚類型
每個人都想擁有完美的肌膚,但由於膚質不同,每個人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皮膚問題。根據皮脂腺分泌油脂的多少,我們將皮膚分為5種類型:中性、油性、幹性、混合性以及敏感性皮膚。不同的皮膚類型有不同的特點。
1.中性皮膚
特征:清潔麵部後6~8小時出現麵油,皮膚細膩有彈性,不發幹,天熱時可能出現少許油光,很少長痘痘,比較耐曬,也不易過敏。中性皮膚可以說是比較好的皮膚類型。
護理方法:中性皮膚的養護以保濕為主,如果處理不得當,也很容易因缺水、缺養分而轉為幹性膚質。應該使用鎖水保濕效果好的護膚品,好好保養。
2.油性皮膚
特征:清潔麵部1小時後開始出現麵油,平時肌膚較為粗糙,泛油光,天氣轉冷時易缺水,很容易生暗瘡、青春痘、粉刺等。
護理方法:油性皮膚的日常養護以清潔、控油、補水為主。要定期做深層清潔,去掉附著在毛孔中的汙物。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油性肌膚的人每天應該多洗幾次臉,洗臉後以收斂水收斂粗大的毛孔。不偏食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另外,少用手觸摸臉部,如果有痘痘,就更不能經常用手觸碰,以免感染。
3.幹性皮膚
特征:清潔麵部後12小時內不出現麵油,麵部顯得幹燥缺水,換季時更有緊繃、脫皮等現象出現,容易被曬傷,也容易長皺紋。
護理方法:幹性膚質的保養以補水、營養為主,防止肌膚幹燥缺水、脫皮或皸裂,延緩衰老。洗臉時動作要輕柔,選用高保濕的乳液。另外,冬季室內因為暖氣的關係,濕度較小,幹性肌膚更容易因失水而變得粗糙,因此室內宜使用加濕器。日常飲食可增加一些脂肪類的食物。
4.混合性皮膚
特征:清潔麵部後2~4小時後T形部位(額頭、鼻子、下巴)出現麵油,其他部位則更晚才會出現。T形部位易生粉刺、痘痘等。其他部位卻因缺水而顯得幹澀,比較耐曬,缺水時易過敏。所謂混合性,就是T形部位油性和其他部位幹性的混合。
護理方法:混合性皮膚的日常護理以控製T形區分泌過多的油脂為主,而幹燥部位則要滋潤,所以護理上要分開。選用性質較溫和的潔麵用品,定期深層清潔T形部位,潔麵後以收斂水幫助收斂毛孔,幹燥部位則以一般化妝水滋潤。要特別注意幹燥部位的保養,如眼角等部位要加強護養,防止出現細紋。總之,混合性肌膚的保養要遵循“分別對待,各個擊破”的原則,不要怕麻煩。
5.敏感性皮膚
特征:皮膚較薄,麵部容易出現紅血絲,換季或遇冷熱時皮膚容易發紅,易起小丘疹,使用潔膚化妝用品很容易因為過敏而產生丘疹、紅腫,易曬傷。
護理方法:這類皮膚最需要小心嗬護,在保養品的選擇上避免使用含有香料、酒精的產品,盡量選用配方清爽柔和、不含香精的護膚品,注意避免日曬、風沙、驟冷驟熱等外界刺激。塗抹護膚品時動作要輕柔,不要用力揉搓麵部肌膚。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皮膚的人在選用護膚品時,應先做個敏感測試:在耳朵後、手腕內側等地方試用,確定有沒有過敏現象。一旦發現過敏症狀,應立即停用所有的護膚品,情況嚴重者最好到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在做皮膚護理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先認清自己的膚質屬於哪種皮膚類型,然後針對自己皮膚的特點采取對應的護理措施,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皮膚的顏色來辨別疾病
中醫講究“病在裏必形之於表”,就是說身體內部的疾病會在外表有所顯現。對人體來說,皮膚是人體的護衛屏障,也是人們進行健康自查自測的一麵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