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2 / 3)

突然,一團火光炸亮。隨即響起劈劈啪啪的爆響。爆仗的火光從門板的縫隙透過來把門照的千瘡百孔,嚇了一跳的百盛在這巨大的聲光籠罩下,覺得這門失去了堅固就象一片幹裂的煎餅硌渣 用手指就可以捅開一個大洞。鞭炮的鳴響表示迎親的隊伍到了。

敲門塞紅包,百盛並沒有過多地難為來迎親的新郎。他很快打開了院門。屋內剛才出來的兩個女人,熱情地把迎親的女客接進正屋裏去了。屋內,馬巧雲捧住了母親遞過來的一碗餃子,眼淚樸簌簌落了下來。母親嗔怪著馬巧雲說:這孩子,大喜事別掉淚,笑,笑著才好!馬巧雲看看母親堅毅的臉色,用手抹抹眼眶,收住了眼淚。低下頭慢條絲斯裏吃了二個水餃。

她嬸咱道遠,好時辰也到了,咱起身吧!來接親的女客開始催促了。母親馬劉氏接過女兒手中的碗,放到桌邊。拿過那麵紅豔豔的蓋頭,仔細地罩到了女兒的頭上。手就要落下的瞬間,她用袖邊抹了一下自己的眼角。百盛被來幫忙的東院的二嬸叫進了屋裏。百盛靠近床邊輕輕背起了自已的姐姐馬巧雲。過去小的時候,姐姐到河邊洗衣都愛把弟弟背到背上,唱著歌輕輕顛著百盛向前走。百盛總在姐姐的背上搖來搖去,嘴裏駕駕地嚷著。隨著長大,他也不需要姐姐再背自已了。今晚,這是自己平生第一次背起了姐姐卻是把姐姐送出這個家庭,送上出嫁的花轎。姐姐伏在自已的身上是那樣輕的軟的。

男方家來了一頂轎子,兩輛驢車。新娘子馬巧雲自然坐上了花轎。百盛和家裏陪送的被窩嫁妝都擠在了轎子後麵第一輛驢車上。緊隨其後的第二輛車擠滿了娘家送嫁的幾個女客還有婆家接客的女人。幫忙的男人們都隨著車轎步行向前。夜空依舊飄著小雪,兩盞紅紅的燈籠在前麵輕搖開路,引導著這隻迎親的隊伍穿街過巷,浩浩蕩蕩向前。百盛看不清到底有多少人,隻聽到周圍都是響亮的腳步聲和咳嗽聲,還有不知誰放的響屁聲。這聲音最初響起,還能博得人們的幾聲哄笑。特別是聽到女客們說笑時,隨行的那些男人就故意奴一個彭彭響的屁。聽到一陣女人們的竊笑,在這寂寞的夜裏也是有著無盡的快意。估計是吃到肚裏的地瓜混合了吸進來的冷氣,使得人們越往後走,這響屁聲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響,慢慢人們也都可空見慣,沒了笑的趣味。

百盛坐在車上身上蓋著一床被子,新郎楊興富不時從轎子旁邊跑過來,摸索索地給百盛掖掖被角,隨口說著:冷了說。冷了說。 驢車慢慢停頓下來,借著燈籠的微光,百盛看到前麵的抬轎子的轎夫在換班。替換下來的轎夫,有一個年輕的聲音就說:二叔,給講個笑話吧!鬆快鬆快。旁邊有人也嚷著來一個。那個被年輕人叫做二叔的人,幹咳一聲,清了清嗓子說:那就給大夥說一個!講什麼呢?那也說個娶媳婦的故事。從前,有個財主生了個傻兒子。兒子大了,自然也要娶媳婦了。財主就給他張羅著娶媳婦。費了一番功夫給他傻兒子娶了一房新媳婦。這天,客人散盡,新人入了洞房。財主和他老婆才要休息,隻聽的新娘在洞房內大叫...... 財主婆不放心,就偷偷拉著財主一同來到洞房門口。財主婆就對著屋裏說:媳婦兒啊!新婚之夜----免不了的----你就將就些吧! 不料新娘大怒,開口大罵:哪有這樣的傻兒子!他---他----他-----他隻看不頂!隻看不頂!誰能受得了!

哈哈….. 隨著故事講完傳來一陣男人們的不懷好意的哄笑。

幹什麼要頂呢?頂什麼呢?一聽就知道是那個嚷著聽故事的年輕轎夫的聲音。

哈哈,那夥男人又一陣哄笑。

傻小子,等你娶媳婦了,你就知道頂什麼了。哈哈…。邊上有人打趣那個年輕的轎夫。

別講了,笑得俺都沒勁了。象是前麵抬轎的轎夫提抗議了。這一陣哄笑過後,隊伍慢慢靜默下來了。

天上的小雪不緊不慢地飄著,地上已經勻稱地鋪上了一層白,這周遭的世界也是越走越有點模模糊糊地亮了。已經走了一個時辰。清涼的雪花不時拂過麵頰,百盛也被撩的毫無困意。兩隻燈籠象一雙眼晴,一眾車隊人員就象一隻黑毛蟲的身子,逶逶迤迤向前擺動著。不知什麼時候,這個身子僵住了,那雙眼晴眨動著傻停在了那兒。前麵是一個三岔路口。一會,新郎楊興福跑到了百盛的麵前。百盛問他:怎麼了?新郎愁悶的說:領路的迷路了。因為迎親隊伍不能走回頭路,所以今天就繞了一條新路。因為天黑下雪,前一天探路的人來到這個岔路口就迷失了方向。百盛聽完新郎姐夫的描敘,就掀起被子從驢車上跳了下來。他來到隊伍前麵,就看到領路的那人抱頭蹲在地上,苦悶著沒了主意。百盛走上前也蹲到那人旁邊輕聲問:大哥,別急,你告訴我咱們該向哪走?那人頭也沒抬悶聲悶氣地回答道:向北。

天是陰的,尤其顯得夜是特別的黑,瞪著眼睛也隻能看清落到自己鼻尖上的雪花,看得到幾步之外坨著雪的田埂,而遠處的視線卻被這細雪阻斷了。這支迎親的隊伍就囚在了這光潔泛白的雪地裏。百盛向前從別人手裏拿過一盞燈籠。他輕輕把燈籠罩拿下來,把紅燭輕輕舉起,仔細端詳了一會,重又把燈籠裝好,舉著燈籠離了道路,進到了路邊的地裏。對於百盛的舉動大夥都感到奇怪,都不言語饒有興趣地聚到了前麵來看著百盛的一舉一動。 百盛進到地裏蹲到田壟裏,東照照西看看,象在地裏尋找著什麼。不一會,百盛站起身回到路上,好奇地人們都攏聚到了百盛身邊,沒人吱聲,都等待百盛要說什麼。 百盛把燈籠舉起向前方一指,對著眾人大聲說道:咱們向那條路走! 眾人看看百盛又看看他指的方向,還都一片茫然。

聽俺兄弟的,向那條路走,準沒錯!俺兄弟懂洋文。是新郎官楊興福跳到了眾人麵前,對大夥說道。

好,聽主家的,走,趕路!那個被年輕轎夫稱作“二叔”的轎夫頭就揮揮手招呼大家各伺其職,開動向前。

隊伍走上百盛所指的道路。沒走多久,前麵撐燈的夥計就有看到路邊自己熟悉的景物,忍不住興奮地叫到:對了,對了,就是這條路!新郎官也興奮地跑到百盛跟前說道:你真行!我就知道你能行! 迎親的隊伍順利地到達了楊家莊。歡迎的人流裹攜著閃亮的紅燈籠,一下湧進了楊家的大院。門口鞭炮聲一響,紅紅的火光一閃,象淺潭裏拋進的一塊巨石,凝聚的人群向四麵裏湧逃。鞭炮響過,百盛又把轎子上的姐姐抱起來。姐姐的手臂緊攬住百盛的脖子,雙膝跪著在百盛的手掌裏。走在前麵的兩位迎客女人從貼著紅紙的簸箕籃裏,抓出一把把的花生棗栗子不斷拋灑到新娘子馬巧雲的身上。那些從新娘子身上滑落下來的果子,又遭到了許多圍觀的孩子們的伏地哄搶。百盛高一步低一腳地躲閃著撲出的小孩子,費了半天的勁,終於把姐姐馬雲抱進了她的洞房。看熱鬧的人聚在門口,趴在床台上。屋簷上掛著的紅燈籠把人的影子都映到了窗紙上,從屋裏看黑乎乎的象一隻巨大的怪獸在蠕動著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