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氏微笑。
卻說姚少勻和秦公公回宮,卻見姚貴妃正在伺候皇帝筆墨。
姚貴妃很是識趣的放下墨條,行禮待要退出,卻被皇帝止住,“愛妃不必避讓,姚卿家是你親父,都是一家人,今日也是為朕去辦事,你也聽聽!”
姚貴妃卻笑道:“臣妾謝皇上垂憐,隻是姚大人雖為臣妾這父,但更是朝廷之臣,內外有別,卻是不能混為一談。”
說到此處,眼波一轉,又衝皇帝道:“若是皇上心疼臣妾,便讓臣妾的弟弟姚鍇進宮看看他這姐姐,許久未見,臣妾也有些惦念。”
皇帝一聽,先是滿意於她的識大體明身份,又聽她說及姚鍇,不由大笑,“你倒是想弟弟,隻怕他忙著陪他的紅粉知己,想不起你呢!”
這話說得很是親切,一時不隻姚貴妃,連姚少勻和秦公公也笑,這位才子的風流名聲,可是舉朝皆知。
通政殿氣氛大好。
鳳儀宮卻是有些陰沉。
好不容易晴了半日的天兒又沉了下來,入秋了,這雨就下個沒完。
“娘娘,姚大人和秦公公回宮入了通政殿,貴妃也在。”
一個十八、九歲容貌清秀的大宮女在皇後耳畔低語。
皇後原本正拿著的毛筆頓了頓,剛剛蘸好的墨汁滴落到雪白的紙上,汙作一團。
皇後順勢將筆擱下,緩緩坐在椅上沉思。
沒想到姚貴妃竟有如此膽量。
也虧得她想到那林姓的婦人。
天知道,姚貴妃出這主意可不是想要在皇帝麵前抬舉林寧,這一著使得卻極是精明,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一者,給皇帝出了主意,可解皇帝之憂。至於成不成,那是林寧之事,與她無關。
二者,便是存心要林寧破財。朝廷是沒錢沒糧的,又想自林寧手中得到錢糧,除了好看的身份虛名什麼實際好處也得不到,林寧卻得出一筆錢糧,而且所費必不在少數,不然這明擺著得賞得好名聲的事兒,大家為何都不願去做?不過是看明白了這就是個無底洞罷了。
三者,也是將林寧陷於兩難。同意捐糧,意味著她要破財,自是兩相歡喜,皇帝會更加高興,自然也會念及姚貴妃這個出主意的人的好兒,若是不同意,皇帝憂心災情,又豈能容那林寧?
總而言之於姚貴妃是百利而無一害。
皇後略一琢磨也便明白了姚貴妃的心思,果真玲瓏!可惜她沒想到此計。
對這林寧,她還是小瞧了。
就看通政殿那邊的結果了。
皇帝聽完姚少勻與秦公公的回稟,看著姚少勻遞上來的紙張,臉色泛紅,雙目放光,顯然是在克製著極大的興奮與激動。
秦公公忙遞上一盞熱茶來。
勉強喝了一杯,穩了穩思緒,“姚卿以為如何?”
姚少勻早就等皇帝問,聞言上前一揖,“皇上聖明,自有明斷,微臣不敢妄言。隻是今日所聽所見,確實讓臣耳目一新,於忠君之事,為官之道皆有體悟,這蕭夫人……臣所不能及!”
這話說得很是謙遜。
姚少勻其實心知肚明,皇帝一準兒會答應,不過到他這兒問了,走個過場。
但他卻是不能接這個聲。
至少這話不能先由他嘴裏說出來。
蕭夫人所提,樁樁件件都是與國有利與民有益之大事,隻要皇帝腦子沒進水,就會同意,這正是顯示皇帝仁德睿智的大好時機,他可不能搶戲。
皇帝點點頭,也沒再問,直接拍了桌子,原則上同意蕭夫人的所有提議,著姚少勻將其中要點整理出一個條陳,明日早朝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