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寧止住自己的念頭,拚命讓自己不去想那個人,轉而專注起其他的事來。
林寧又想起了倉庫裏大獲豐收的大豆。
大豆可是個好東西,物美價廉,產量也高,還可以製作成各類美食。
青州已有水豆腐的做法,但像幹豆腐、豆腐腦兒、千張、豆皮兒、餎餷、豆腐幹兒等等卻是聞所未聞。
這些好吃的東西還是得普及才是。
林寧又找到了一條做功德的途徑。
若是好事做的多一點,她的身體恢複的會不會快一點?這種風一吹就要倒的日子她可是受夠了。
想幹就幹,繼開辟了一個蒸潤膚露的院子之後,林寧又找了一個僻靜的院子,將其改造成了豆腐作坊。
這次又選了五十名小廝,林寧先將每樣品種試驗成功了,當然,有的已經被她試驗歪了,完全不是前世的樣子,但隻要味道過關,其他的也就馬馬虎虎了,其實所謂的創新又何嚐不是這個樣子呢?隻要好吃,能吃,為什麼一定要糾結是幹豆腐還是豆腐幹呢?
先期的品種沒必要弄得太多。
林寧選擇的是幹豆腐和餎餷,兩種食品都非常美味,能做出的菜肴也多,而且便於買賣,存放時間也相對稍長一些。
寧園裏有幾個廚子,是一早就有的,手藝很好,同樣,林寧也不知他們是從哪兒招來的,既然賣身契在她手裏,餘的她也就不問了。
其實她要想知道也簡單,一個精神刺探,什麼都知道了,隻不過沒必要而已。
而且,有的東西,她想聽蕭臨淵親口說。
廚子們很快就學會了,拿著林寧讓宋靈兒謄寫的各種美食方子,不停的試驗,還創出了許多新的菜式,什麼甜的鹹的香的,簡直是應有盡有,可便宜了園子裏的小廝婢女,一個個兒的天天打扮的漂漂亮亮精精神神的,還吃著新式的美味佳肴,那日子簡直不要太美好。
選出的五十名小廝全部學會兩種豆腐製品的製作之法後,便確定了一名心細手巧有責任心之人為小管事,總領豆坊事宜。
幾天之後,林記月餅鋪又開張了。
這次居然換了塊匾,叫林記豆腐鋪。
同樣是一掛鞭炮,同樣是圓圓胖胖的朱管事,還是那些長桌案,不過此次擺了四個大笸籮。
鑒於前些日子林記月餅鋪鬧出的超高知名度,這回的豆腐鋪一開,街上迅速又擠滿了人。
除了那些奇聞軼事,人們顯然對林記的新式月餅記憶猶新,那月餅剛剛吃完,這是又出了新花樣兒?
四個笸籮上麵都用整潔幹淨的細白棉布蓋著,人們都在猜測裏麵是什麼。
若是顧名思義,是豆腐的話,那林記這回可要虧大發了,這豆腐是窮人家才吃的東西,便宜的很,就算青州城人人都來買,他們也掙不了多少去。
還是上回的小廝和婢女,先淨了手,一層層掀開笸籮上蓋著的白布,發現裏麵是或圓或方或扁或長的東西。
第一個裏麵是長約二十公分,寬五、六公分,一條條疊在一起的白色發黃的東西。
第二個裏麵是四四方方三十公分長,三十公分寬的片狀物,質地倒與第一個有些相像。
第三個裏麵是黃色發綠的圓形的一張張的東西,看起來很薄。
第四個與第三個裏麵形狀質地都一樣,隻是顏色更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