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長壽,是古今人類共同的願望和追求。大量的科學實證表明,人類之所以能長壽,除了與遺傳、個人修養等方麵因素有關外,還與其生活起居所處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擇處而居”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對環境的基本態度和要求。

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一直以來都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生存、繁衍。良好的環境能促進人體健康,不良的環境則損害人體健康,甚至危急生命。同時,環境的變化對人體提出的挑戰都是強製性的,是人體所不能回避的。因此,人類生存質量的好壞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然而,自從人類開始利用自然資源以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曆程就開始了,諸如荒地的開墾、森林的砍伐和礦藏的采掘,尤其是現代工業高速發展起來之後,工廠不斷增多,規模越大越大,人口集中的城市相繼出現,日益增多的工業廢氣、廢水和廢渣被排入江河、湖海和大氣中,或堆棄地表,造成對大氣、水源和土壤等自然環境的變化,環境汙染逐漸成為人類健康長壽的大敵。

值得欣慰的是,人類已經認識到保護好生存環境是人類及一切生物健康和存在的基本前提。環境與健康養生也成為當今社會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

人們在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環境養生的方式方法,逐步增強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努力達到與變化著的環境之間的平衡與和諧。

環境養生的內容豐富多彩,但由於個人水平有限,本書不全麵或錯誤之處在所難免,熱忱地希望讀者給予指正及幫助。

張清華

2008年元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