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依症探病,讓男科疾病無處可藏(1 / 3)

第一節 精液

大夫不能治病,隻是幫助有理性的人避免得病而已。人們若能規律地生活,正當地飲食,就不會生病。

——[愛爾蘭]蕭伯納

節製和勞動是人類的兩個真正醫生。

——[法國]盧梭

146 精液異常

正常男性的精液是灰白色或稍帶點土黃色的,如果禁欲時間較長,則精液的顏色會黃些,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異常現象,就要謹防下麵幾種疾病了。

1.性傳播性疾病引起精液異常

患有性傳播性疾病與未患此病者的無精子症發生率相似,但是前者精液分析異常發生率顯著增高。

性傳播性疾病者一般表現為精子活動率下降,這與附性腺功能的紊亂,特別是與附睾炎有關。

不可忽視的是,沙眼衣原體感染在臨床上也是很常見的,而且這些感染並沒有顯著的症狀,不易被發現。

2.腮腺炎

青春期前後發生腮腺炎,並不會引起無精子症的發生率增加,但是伴有異常精液的可能性較高。青春期後發病者精子密度明顯低於未發病者或青春期前發病者。

睾丸炎嚴重影響精子質量,增加無精子症的發病率,特別是雙側睾丸炎。無論是單側或雙側睾丸炎,精液分析異常者都會增加。

總之,腮腺炎特別是合並睾丸炎時,對生育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3.睾丸本身的問題

睾丸下降不良也是很常見的因素,具有這種病史的人無精子症發生率顯著升高,並且雙側睾丸下降不良者的無精子症發生率比單側的高兩倍。

這類患者即使有精子,精液質量也異常,尤其是少精症明顯升高。

睾丸損傷往往影響其正常功能,許多男性在生活中發生過一定程度的睾丸損傷,這類病人的無精子症或精液變異發生率明顯增加。

附睾或睾丸炎也是常見的疾病,這類病人的精子密度和活動率低於無這種病史的人,睾丸體積較小。尿道症狀可能有免疫因素,附性腺炎症的發生率也較高。

4.泌尿係統疾病

如果有排尿困難、尿頻、血尿等症狀,應該排除精囊炎、前列腺炎等病症。這些病人有較高的無精子症的傾向,更常見精液質量異常,特別是精子形態和活動率較低。

在泌尿係統症狀的患者中,有27%前列腺液化驗異常,或者精液細菌學、生化學檢查異常,應該進一步檢查確診。

5.其他疾病

支氣管炎也可能導致精液異常,這類病人中,無精子症發生率增高。支氣管炎患者的精液分析異常率增高,精子平均密度和向前運動的精子比例較低。

糖尿病也是常見的,糖尿病與射精功能障礙相關,並不引起無精子症或者精子質量異常。所以,糖尿病對生育的影響是通過性功能紊亂造成的。

具有神經係統病史的患者常常表現為射精障礙,但無精子症和精液質量異常的發生率並無增加。

健康小貼士

精子活動力低下的原因:1.長期禁欲、長期不射精導致精子密度高,死精子多,精子活動度差。2.生殖係統感染使精漿成分改變,鋅、鎂、檸檬酸、果糖減少,pH值升高影響精子活力。3.精索靜脈曲張,因睾丸、附睾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溫度升高,有毒物質積聚,使精子活動力低下。

147 精液黏稠度異常

精液黏稠度異常是疾病的反映:

1.精液黏稠度增高。如果剛射出的精液在60分鍾內仍不液化,即為精液延遲液化症。多見於:

(1)精囊炎。精液的凝固是由精囊產生凝固蛋白所致,當精囊出現炎症時,就會產生更多的凝固蛋白,從而導致精液液化時間延長。

(2)前列腺炎。精液的液化是由前列腺分泌的一係列蛋白水解酶即液化因子作用所致,如果前列腺發生炎症,就會使其內分泌功能紊亂,導致精液液化或凝固因素發生改變,可能引起精液不液化。

2.精液黏稠度降低。如果剛射出的精液黏稠度降低,如稀米湯樣,則可能為:

(1)生殖係統炎症。包括淋病、生殖係結核、前列腺結核、精囊結核、附睾結核、非特異性炎症(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等,均可導致精液減少或無精症,而精液內的精子減少即可導致精液黏稠度降低。

(2)先天性精囊缺如。如果精囊缺如,則會導致凝固蛋白缺乏,從而使精液黏稠度降低。

148 精液帶血

男子的生殖器官中有一對精囊,生長在膀胱後麵,左右各一。由於精囊壁較薄,囊壁上又分布著許多毛細血管,而這種毛細血管的管壁更薄,又非常脆弱。於是一旦精囊受什麼因素影響而有“風吹草動”,這些毛細血管就會破裂出血,或從毛細血管壁上滲血,從而形成血精。如果出現血精,那就是疾病的信號。

一般來講,正常的精液應該呈半透明蛋清樣乳白色。久未射精的人的精液可呈淡黃色,且較黏稠。

男子生殖道有炎症時,精液可呈黃色。有些男子在某次射精後可能發現精液變成粉紅色,或者混有血絲,這常使他們大吃一驚,以為得了絕症。其實,這種情況大多數是由精囊的炎症引起的,是一種症狀較輕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