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千裏之外的李儼在得知後,表示相當不滿,立刻宣布把年號改為了中和。
黃巢又設立百官,將自己的將領封相拜將,拉擾前朝舊人,四品以下官員留任如故。
他宣傳政策,收服人心,在進城時,大將尚讓見人就說:老鄉,我們將軍是好人,是為民請命,救天下蒼生於水火之中。
為了表示誠意,草軍將士人品大暴發,當街發起了紅包。
黃巢也知道,天下未定,於是派遣各路兵馬防守長安四周險要之地。
最後,黃巢封其妻為皇後,尚讓、趙璋等為宰相,鄭漢璋為禦史中丞,李儔等為尚書,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仆射兼軍容使。
而對唐宗室、公卿士族,黃巢則實殘酷血腥的鎮壓政策,“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
宰相豆盧瑑、崔沆及左仆射於琮、右仆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等藏匿民間,被義軍搜出後“皆殺之”,將作監鄭綦、庫部郎中鄭綦拒不投降,“舉家自殺”。
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匿公卿於夾壁牆中,事發後被殺。
做完了這些,黃巢拍拍手,擦擦汗,長噓一口氣:累煞朕了,這下,可以打完收工了!
剩下的事情自會水到渠成,天下英雄紛紛來降,大齊朝必將代替唐朝,成為另一個輝煌耀目的王朝,黃巢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可是,此時的黃巢忘了更緊要的東西:李儼示死!
李儼,是有著輝煌曆史李唐皇室的正式接班人,開元大治,貞觀之惠仍然刻在天下百姓的心中,要推翻一個有著如此雄厚曆史底蘊的皇朝,是來不得半點輕鬆的,他實在應該勇追窮寇,將李儼消滅在逃亡的道路上,而不是急著登基稱帝。
他更不應忘記,他隻是攻到了長安,而不是拿下了天下,唐朝各地節度使不乏兵強馬壯者,往幸運了說,他是中央開心,占據核心了,但要是有些憂患意識,就應該明白,他不過是個降兵,突然空降到了長安,當了個空降皇帝。
舉目四望,他被包圍了,成了別人群起攻擊的焦點。
最最重要的是,他並沒有懂得治理天下最核心的東西,這讓人感到不解,黃巢以前是讀書人,應該讀到過荀子的名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要真正的得天下,唯有取民心。
更要命的是:在渡淮河時,黃巢曾下令草軍不得侵擾百姓,這個舉措,曾讓天下百姓眼前一亮,以為他已經掌握了得天下的秘籍。
可自進入長安後,草軍的爭取民心工作隻做了三天,在那三天裏,草兵有組織有紀律,長安百姓表示很欣慰,這些草軍並不像傳聞中凶狠嘛!
當然,群眾的眼睛有些是雪亮的,可有時他們隻是不明真相的一個群體。
三天過後,草軍又恢複了本性,他們手持凶器,或是闖入富戶之家,搶奪錢財,或是衝進市集,縱火行凶。
唐朝大臣成為重點清除對象,許多官員被草軍搜了出來,盡數斬頭,就連已經自盡的盧攜還被挖了出來,腦袋在城頭展覽了一番。
長安城很快成了人間修羅場,死屍滿街。
做為大齊皇帝,黃巢沒有拿出應有的威嚴和天下為已的責任心去製止,史書記:巢不能禁。
黃巢很是無奈,一攤手,學會了領導的太極絕學:我管不著!
這個也許可以理解,手下狼虎之師,大半年沒有搶過東西了,現在到了世界上最富裕的都市,就好比光棍進了麗春院,安能禁得。
況且,史書也有沒記的地方,比如黃巢不隻是不能禁,他怕是也不願禁,他喜歡長安的一切物品,卻恨長安的一切官員富戶,更有可能,他沒有時間精力去禁,他登基為帝後,步入後宮,發現李儼實在夠大方,三千佳麗俱在宮中,原地待命,迎接新君。
這不禁讓他想起趕考那年在客棧倚窗望春樓,那時,他忍了,到了今天,整個春天就在眼前,何須再忍?
所有的幻想都一一破滅,長安人發現新主子的天補平均隻是口號,原來黃王入京,為民請命,隻是一個可笑的謊言,他們欺騙了天下人,很快就會得到天下人的報應。
也許可以說,從第一個草兵踢開長安居民的家門,從驚恐的市民手裏搶走財物的那刻起,他們已經注定了要失敗。
李儼還活著,唐朝在民間還有很高的威望,這一切,黃巢根本沒有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