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逐鹿中原二(1 / 2)

長安城,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繁華,隨著深秋已至,氣氛更加顯得陰冷,就連皇城內,含元殿,也是一片死寂

朝堂上,未成年的李儼第一次大發雷霆,毅然決然的把年號由乾符換成了廣明,寄希望天下漆黑一片能突然轉變成廣大光明。

換個年號,指不定能改變一下手氣,他以前盡抓了一手爛牌在手上。

可是,李儼永遠也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舉動,會讓自己受盡了嘲笑。

現在,局勢越來越緊張,高駢果然如他所料,對進淮的草軍毫不阻攔,現在草軍如入無人之境直逼淮河,一旦草軍突破淮河,長安淪陷,不過是遲早的事。

大殿上,文武百官各自垂手而立,這些平時拿著空餉,足智多謀的大臣們此刻竟全都低頭不語,要是地下有洞,他們都恨不得鑽進去了。

李儼的臉色很不好看,與他仍有些稚嫩的臉,顯得很不協調,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越長大,知道的越多,心就越悲涼。

他的童話已經破滅,現在,自己的帝國已經是千瘡百孔,漏風進雨,自己這個皇帝更是個虛設,到了用人之時,有誰可聽號令,有誰可以托付?

宋威是個騙子,王鐸靠不住,劉巨容虎頭蛇尾,高駢呢,更是讓人氣憤,可是,他不甘心,他聽過祖先的傳奇故事,知道太宗的威名,玄宗的灑脫,這是李家的天下,世界的皇朝。

這是自己李家的先祖列宗,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江山,大唐的盛世絕不能敗在自己的手裏!絕不能!

李儼隻好陰沉著臉往下看,許久,他從嘴縫裏擠出了三個字:眾愛卿……

皇上點名如掛大紅燈籠,再裝啞巴是行不通了,大殿下,一個人率先出班奏道:"皇上,救師未至,請假巢天平節度使,使無得西,以精兵戍宣武,塞汝、鄭路,賊首可致矣。"

這個人,當朝宰相豆盧瑑,此人平時上班就是看報紙喝綠茶混日子,沒想到在此時,還能率先為皇帝支招。

豆宰相的意思:咱們做一個血滴子,然後外麵包上錦鍛,再在錦鍛上寫上天平節度使五個字.往黃巢頭上一丟,黃巢肯定像孫猴子戴緊箍帽一樣急乎乎往頭上送,到時,我們一拉繩,就可將黃巢的腦袋血淋淋的割下來。

豆宰相話音剛落,另一位宰相聲音忙上前。

說話的正是盧攜,在王仙芝造反那一年,盧攜還是文學院的院士,曾經勸告李儼開倉減稅救災。

現在,他是宰相了,曾經,他的仗義執言,也曾感動了不少人,可現在的他已經變了,他內附楊複光,外聯高駢,組成了大唐鐵三角!

其實,豆宰相也算是田令孜的人,他一直想加入這個組織,成為四人幫。

盧攜是個聰明人,他知道,三腳的架構已經是最穩定的了,所以,他一直拒絕豆相的加入,在豆相率先出招之後,他馬上為反對而反對,提出了另一個解決方案:"召諸道兵壁泗上,以宣武節度統之,則巢且還寇東南,徘徊山浙,救死而已。"

盧攜相信黃巢不過是個草寇,隻要依靠淮河天險,將其拒在南岸,江浙之間,到時,他就可以聯合高駢將黃巢夾成熱狗中的香腸。

不得不說,他的想法很美妙,黃巢會成為他與高駢之間的玩物,大家你揍一下,我揍一下.正好可以邀功請賞。

可是,他忘了,黃巢的實力已經不同往日,他更忘了官場的準則,寧可少說一句,絕不多吐半字,比如,楊複光就聰明的多,在這個決策時刻,權柄第一人保持了沉默。

龍椅上,李儼總算露出了一抹微笑,他把兩個方案左右比較,他實在看不出誰優誰劣,但粗想後,他覺得盧攜的方案要好一些,畢竟,將黃巢趕到高駢的境內,也是他所希望的,趕鴨子上架的道理,李儼還是懂的。

盧攜說完後,李儼從嘴裏吐出一個字:可!

方案已經定下,可並不代表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豆盧瑑的解決方案其實也不差,但是方案裏有太多他不能確認的東西,黃巢會不會像孫猴子那樣笨的戴上官帽?就算戴上了,有沒有軍隊聽他調動,去取黃巢的腦袋?

盧攜的解決方案也是可以的,但同樣的問題,他怎麼能保證諸道兵馬能隨令而行,前去抗敵?

所以,問題的解決最關鍵的不在於提出方案,而是怎麼保證方案的實施,這是一個執行力的課題。

默克頓說:所謂執行力,就是每個員工在每個階段都能做到一絲不苟。

第一個階段調兵,這一步,好像還不錯,雖然沒達到一絲不苟,兵馬雲齊,但畢竟很多人已經開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