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領兵到達這裏時,發現天助我也,天氣預報雲:現在湘南桂北局部地區,也已經接連下了數天酣暢淋漓的大雨,河水暴漲,水位上升,河麵加寬。
事實證明,黃巢的辦事能力,的確算得上雷厲風行了,當晚,黃巢下令,就地取材,經過一天一夜,終於打造好了船隻。
於是,經漓水過靈渠,至湘江,這條水動脈上出現了一隻龐大的艦隊,當然,船隻品種單一了然,全是運輸艦,做工也差了點,是大圓木加工成的木排,可是,這些木排取材方便,組裝便捷,況且順江而下,不需動力,真正是低炭環保,綠色出行。
尚讓終於知道了黃巢的計劃,他並不想從來廣州的原路返回,那一路,他們吃盡了苦頭,福州的土豪們相當凶悍,經常組成地主武裝偷襲他們。
黃巢也不想走仙霞嶺了,爬山是個體力活,當然,最主要的是,越過仙霞嶺,到了江浙一帶,那裏是高駢的地盤,他可是在此人手下吃了很多虧。
而黃巢現在取的這一條路要好多了,先到桂州,沿水路經永州,衡州,譚州,最後直達江陵,然後,再攻襄州,進而拿下汝州,攻取東都洛陽。
剩下的,當然是最終目的地長安,那裏有黃巢要麵對的終極對手李儼。
十多年前,造反前輩龐勳在桂北駐防,因為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從這條路殺向了中原,前輩們都說:走前輩走過的路,會少一些彎路!
現在這條路,確實沒有彎路,從地圖上看,這接近於筆直的一條線,兩點之間,直線最近,從數學上講,這絕對是最佳的進攻路線。
至少,立於木排上的黃巢是這樣斷定的,而且他還有更好的理由來支持自己取這條路,要知道,前麵等著他的是王鐸,當年曾經為他死去的戰友王仙芝爭取過官位的大唐宰相。
而王鐸現在的職位是荊南節度使兼剿匪總司令,曾經讓草軍吃過大苦頭的剿匪總司令曾元裕已經功成身退,他成功取代了宋威,當上了平盧節度使,到青州享福去了。
現在換上了王鐸,黃巢覺得不從這裏過,都對不起李儼的精心安排了。
王鐸,宰相,儒生也,能識兵嗎,打仗肯定就半桶水的水平吧!這明擺著是唐朝長江封鎖線上的薄弱環節。
所以,從戰爭學上講,黃巢不愧是個傑出的軍事家。
在黃巢坐在順江而下的木排上,期盼著千裏江陵一日奪時,王繹王司令卻準備開溜了。
王鐸一開始並不是膽小鬼,甚至,還是有些膽氣和憂國憂民之心的。
當初他自己放著好好的宰相不做,非要主動請將,要求到戰爭第一線去,防守黃巢的進攻。
他等待的就是與黃巢一決雌雄,可是,為什麼黃巢千裏迢迢來相會時,他卻葉公好龍,要逃了呢?其實,王鐸是上了自己副官的當。
副官叫李係,是堂堂西平王李晟的孫子,李晟何等牛叉,人稱萬人敵, 戰吐蕃,敵南詔,平內敵,是與郭子儀齊名的唐朝名將。
所謂將門虎子,其子李晟亦是響當當大將一名,到了第三代,李係好像繼承了家庭優秀的血統,談起兵法來是紙上灰飛煙滅,趙括為之色變,史記辯善言兵。
但其實,史書有一筆概之:然中無有,外麵天花亂墜,內心空空無一物。
當然,你知,我知,王鐸不知,他完全被將門之後如懸河般的演說給打動了,尤其是聽到李係在沙盤上演算怎麼攻打草寇時,王鐸更是激動萬分,自己就是需要這樣的助手,有了他,自己建功立業的誌向何怕不能如願!
文武雙全,封候拜將,跨領域的偉大業績,不是每個人都能抵擋得了的誘惑。
所以,他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要求下鄉鍛煉,當然,他沒忘記提要求:皇上,你可以不給我兵,不給我糧,但是,您必須要把李係派給我。
王鐸相信,憑這位將門之後,他肯定可以立下不世之功。
到了江陵,他將李係放在自己的前麵,守在潭州,而他自己卻鎮守江陵,這是湘江與長江的強強聯合,兩鎮鋒火相聯之要塞,文武互補,別說黃巢,就是黃帝來了,也別想從這裏溜過去。
可是,李係隻起了一天的作用,讓王鐸的美夢成了南柯一夢,徹底的擊碎了他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