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正月裏來頭一天,無疑是中國最具喜慶的一個日子,大唐,也不例外,人們要在這一天,互相拜年,致以節日的問候和新春的祝福。
此時,江陵的老百姓們就在幹這種事,這裏當屬刺史楊知溫的門庭最熱絡,江陵的官員們紛紛來到楊府給刺史拜年,恭喜之聲不絕於耳,鞭炮之聲響徹街市,此刻,他們還不知道,有一群憤怒的農民軍操著家夥正直奔他們而來。
其實,這件事情楊知溫是聽說過風聲的,可眼下正在過年,有錢的在殺豬,沒錢的在買紅頭繩,再苦再難都要過一個好年。
這個時候,穩定的秩序,比什麼都重要,所以當別人告訴楊刺史最近亂兵正在附近出入,要小心提防時,楊知溫橫眉冷對,怒斥對方:胡說八道,影響和諧。
最後,楊知溫封鎖消息,嚴禁在城中散播謠言,惑亂人心。
可是,該來的還是來了,王仙芝的突然襲擊,打了荊州守兵們一個措手不及,不到半日的功夫,就將外城攻破。
荊州的守城官兵隻好退入內城,關上了城門,將王仙芝擋在了城外。
消息傳來,舉城嘩然,但慶幸的是並沒有出現太大的驚慌,因為城內,畢竟有不少的士兵。
軍隊馬上聚集了起來,他們走上城頭,搭弓射箭,往下麵招呼擂木,巨石,火油,倒是讓王仙芝一時束手無策了。
可是很快,有些軍官發現,怎麼到了這個節骨眼上,刺史大人還沒到前線來看看,鼓舞一下士氣呢?
他們不知道,此時楊知溫還在家裏呢!他在做詩!
楊知溫是個文人,一個有趣有膽卻有些病質的文人,這個不用太奇怪,精神上沒些缺陷怎麼當詩人,何況這是有家風的,在以前想像力暴發跟李儼說蝗蟲自個抱枝而死的長安市長就是他親哥哥。
在聽到王仙芝領兵進攻他的守地時,楊知溫不但沒有太多的慌張,反而濕了(手上沁出細汗)又幹了(口幹舌躁),顫了(渾身微抖)。
楊知溫並不是害怕,相反,他的膽子大的很,作詩,純粹是因為興奮,他覺得這個時候,正是激發他詩性的最好靈感。
他一向仰幕岑參,王昌齡等邊塞詩那種儒雅在外,雄心在內的氣派,這下,大戰在眼前,他聽著外麵敵軍如雷的叫囂聲,又看到家門外從牆上伸出的槍尖旌旗,不禁詩性大發,在家裏左右徘徊,七步成詩,到了傍晚時分,有軍官發覺領導缺失,於是趕緊跑到楊府。
這時,已經是晚上時分。
聽到通報,楊知溫才想起,自己首先是個刺史,然後才是個詩人。
他整好衣裳,打開大門,走上了城頭,一眼就看到了一場刀光劍影,火光四耀,戰鼓震天的城池攻防戰。
楊市長看的呆了,平常隻在書裏讀過這麼大規模的實戰,哪曾想今天能親眼目睹,此種感受,跟一個隻看過連環畫的人突然看到4D電影阿凡達時差不了多少。
他的手下們這時才發現,自己的頭頭上了城牆,竟然隻是羅沙皂帽,一副文雅打扮,這怎使的?刀箭無眼,射死了老大不緊要,但是卻會折已方的士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