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販賣毒品〈一〉(2 / 2)

一時,海鹽堆積如山,而後轉換大木船運往京師及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由官府包銷。雖然淮鹽主要集散地從揚州移至十二圩,但鹽政機關及眾多鹽商仍然駐在北方。

而兩淮巡鹽禦史統轄江南、江西、湖廣、河南4省36府的鹽稅出入,額運督銷,並緝捕私販。

因此,除了數量巨大的官鹽外,販賣私鹽活動也日益猖獗了起來,尤其是唐代後期,沿江沿河梟匪蜂起。

鹽比米貴,無疑是導致唐朝走向滅亡的另一個因素,漕鹽遭搶、官船遭劫時有發生。

他們強搶豪奪,武裝押運,對抗各地的官府緝私營,清朝時期,揚州鹽梟徐寶山,就有私鹽船700餘艘,他們憑借運河、長江黃金水道,獲取巨額財富。國勢衰弱、腐敗無能的晚清政府,根本無力剿滅。

大唐的鹽政,一是壟斷,朝廷開公司專營,官員當公司經理,國家支出全靠老百姓吃鹽,據史書記載:開元盛世年間,大唐的收入,光是鹽,就要占一大半。

二是高稅,唐朝未年,鹽稅漲得比糧食價格還快,而且一直高位徘徊,從不下調。

鹽價飛漲,老百姓的鍋裏淡如水,人要是出了汗,用帕子擦了,都舍不得洗,回去擠到鍋裏當鹽水用,這就是曆史上臭名昭著的粗鹽布。

鹽價一高,利潤就出來了,有了利潤,就有了程咬金,黃巢這一批老一輩的革命老前輩誕生了。

隻要知道了鹽,對於大唐是多麼的重要,我們就會理解,大唐的一半公務員,都是在辦緝私鹽的鳥事。

史書上記載了大唐緝拿私鹽的巡捕士卒遍於各州各縣,他們中間利害的,隔著物品就能聞到鹽的味道。

而且他們工作很敬業,沿路設關卡,到處突擊檢查,搜索可疑之地,可疑之人,可疑之物。

目的,就是要把像黃巢這樣破壞國家財政收入的暴發戶抓住,這些捕快們可不偷懶,抓住了是有提成的,抓住一個販一鬥的,能賞千錢。

這是個好工作,要是可以,他們甚至可以采用臥底,釣魚(史料就有故意往普通百姓身上放鹽,在關卡時再查獲的例子)等各種刑偵手段。

抓到鹽販之後,大唐有著嚴曆的法律對付他們,販了一石的足以'槍斃',按這個算法,黃幫主一百個腦袋都不夠砍的,後來為了體現人.權和民.主,又改為流放至天德(內蒙古草原),按這個算,黃巢同誌就算寬大處理,都應該送到西伯利亞喝西北風了!

王浩很快就意識到,販賣私鹽,是種高危險的行業,一點也不亞於販賣毒品,正在思量著要不要冒這個險,一旁的鹿三卻像霜打的茄子,將驢臉耷拉了下來。

“這差事,俺看還是不做的好,萬一失利,可是要做無頭鬼的!”

“嗬嗬,王大哥可曾聽說過黃巢黃幫主?”晉暉微笑著問道。

“黃巢?黃巢是誰?額,黃蓉黃幫主我倒是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