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顏色不同,食療作用不同
飲食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中國曆來注重飲食養生。暴飲狂食,容易得病;合理飲食,身體健康。隻有科學飲食,才能吃出健康。
中醫有五色補五髒之說,也就是說不同顏色的食物,它養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同的。《黃帝內經》中說:“白色潤肺,黃色益脾,紅色補心,綠色養肝,黑色補腎。”
肝色是青色,屬春天。青色食品多補肝。在春天應適當多吃青筍、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
心色是赤色,屬夏天。紅色的食品養心入血,並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尤其在夏天,養心更為重要。應適當多吃山楂、西紅柿、紅蘋果、紅桃子、心裏美蘿卜、紅辣椒等紅色食品。
肺色是白色,屬秋天。白色的食品有補肺的作用。秋天應適當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腎色為黑色,屬冬天。黑色的食品有益腎、抗衰老的作用。冬季適宜養腎。因此,冬天應適當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烏、熟地等黑色食品。
脾色是黃色,四時皆養。黃色的食品能補脾。特別是在夏天和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應適當多吃山藥、土豆、黃小米、玉米等黃色食品。
另外還有兩種顏色:藍色和紫色。藍色食物可以穩定情緒。藍色的食物並不常見,除了藍莓及一些漿果類以外,某些白肉的淡水魚原來也屬於藍色的食物。雖說藍色的食物有鎮定作用,但吃得太多也會適得其反,讓人情緒低落。為避免失控,進食藍色食物時,可以放點橙色的食物,如香橙等,便不會有問題了。
甘藍、茄子以及紫菜等紫色食物都含豐富的碘,可以延年益壽。除此之外,紫色食品還是男人的最愛,例如洋蔥就是著名的壯陽食品。另外,紫色的葡萄更是為皮膚的養護和心髒的健康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葡萄中富含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能加速身體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2.食物好不代表營養好
中國人吃菜講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所說的就是食物外觀要漂亮,讓人有吃的欲望。但並不是所有好看的食物都是有營養的;同樣,很多價格昂貴的食物,也並不見得就富含營養。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在超市中挑選食品時,總是會被一些看似漂亮的食物所吸引,這些食物的價格都很昂貴,因此,很多人就盲目地認為,這些漂亮、昂貴的食物一定富含營養。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些所謂的“有豐富營養的好食物”其實是被高度加工、過度烹調過的,它們的營養成分已經被嚴重破壞,長期食用這些食物對我們的健康是不利的。
醫學博士卡爾·法伊弗在《精神的和自然力的營養》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則實驗內容:給健康的老鼠喂食一般的美國人在超級市場中所購買到的東西,如白麵包、糖、雞蛋、牛奶、圓白菜、土豆、橙子、蘋果、香蕉和咖啡等,結果那些老鼠得了一大堆各種各樣的疾病。
由此,法伊弗博士得出結論:這些食物的不良營養(更不用說那些含有添加劑的食物了)連動物的健康都不能夠維持的話,那麼,它們對人類健康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所以說,好食物並不代表好營養。那些高檔的、外表漂亮的食物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營養豐富。隻要吃得科學,廉價的食物同樣能為我們的健康提供足夠的營養。許多時候,沒怎麼經過加工的五穀雜糧、蔬菜水果才是真正有營養的食物,它們含有最原始、最全麵的營養素。所以,我們在飲食中要注重好營養而非“好食物”。
3.吃錯食物易生病
每個人,尤其是女性,都希望自己看上去更年輕、漂亮,但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甚至有些人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許多。當然,未老先衰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是常吃某些易催人早衰的食物卻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讓人未老先衰的食物主要包括:含鉛食品、醃製類食品、黴變食物、含水垢的水等。
過量的鉛會直接破壞神經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的功能,不僅易使人患癡呆症,而且還會使人臉色灰暗,過早衰老。
在醃製魚、肉、菜等食物時,加入的食鹽容易轉化成亞硝酸鹽。它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易與體內的各類物質作用生成亞胺類的致癌物質。人吃多了此類食物,易患癌症,並易早衰。
糧食、油類、花生、豆類、肉類、魚類等發生黴變時,會產生大量的病菌和黃曲黴素。這些發黴物一旦被人食用,輕則易出現腹瀉、嘔吐、頭昏、眼花、煩躁、腸炎、聽力下降和全身無力等症狀,重則可致癌致畸形,並促使人早衰。
茶具或水具用久以後會產生水垢,經常飲用這些水具裝的水可能引起消化、神經、泌尿、造血、循環等係統的病變,導致衰老。這是因為水垢中含有較多的有害金屬元素,如鎘、汞、砷、鋁等。所以,想讓自己更年輕的人們,從現在開始起請遠離那些導致人早衰的食物吧!
4.構建餐桌上的健康“金字塔”
民以食為天。解決溫飽之後,人們對於各種美味中所隱藏的神奇奧妙愈加關注。為了從日常飲食中獲取更多的營養,人們開始對食物越來越挑剔,越來越苛求。因為一分一厘的取舍對於我們來說都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健康。
幾十年前,美國農業部開始根據“美國人飲食指南”建立了日常食物金字塔。後來又推出了新版食物金字塔,糾正了過去的一些疏漏。據悉,新版食物金字塔的建造者,包括科學家、營養師、職員以及顧問。後來,哈佛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專家們依靠所獲得的最科學的證據,根據食物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建立了新的健康飲食金字塔。它修補了美國農業部食物金字塔的基礎漏洞,在關於吃什麼的問題上,提出了更好的建議。
健康飲食金字塔是建立在每日運動和控製體重的基礎之上的,因為這兩個因素對想要保持健康的人們來說,十分重要。它們也會影響到人們吃什麼和如何吃,以及人們吃的食物如何影響自身的健康。
從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底座往上看,其中包括:
◎塔底:盡量多吃穀麥類,如麵包、米飯等
功能:供應熱能,補充消耗,保持體溫。
營養成分:含澱粉質、少量b族維生素及植物性蛋白質;全麥食物含纖維素。
健康攝取量:常被人們作為主食,自然總攝取量遠高於其他類食物。
◎第二層:多吃水果蔬菜
功能:增強抵抗能力,維持細胞健康,防止便秘。
營養成分:含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各種礦物質及纖維素。
健康攝取量:多吃蔬菜水果對健康與美容均有益,蔬菜每日最少7兩,水果每日最少2~3個。
◎第三層:適量進食魚類、蛋類、家禽、全瘦肉類、豆類、乳類
功能:肉類等可助生長發育,維持新陳代謝,奶類有益於牙齒及骨骼健康。
營養成分:肉類及奶類等均含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脂肪;肉類中的鐵質及奶類中的鈣質含量特別豐富。
健康攝取量:適量,乳類食品每日1~2杯,瘦肉、家禽類、魚類、豆類及蛋類每日合計攝取3~7兩。
◎塔尖:盡量少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功能與營養成分:脂肪與糖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人體生理活動所需熱能,在一定限度內對身體有利,攝取過多則有害。
健康攝取量:其他層類的食物中所含的脂肪與糖分一般已能滿足人體所需,故應盡量避免額外進食。
隻要我們注意在餐桌上構建起健康的飲食“金字塔”,就一定可以吃得更營養,吃得更健康。
5.流質食物可滋補身體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通過消化係統各個器官的協調合作完成的。
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都是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必須先經過消化道,被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後,才能通過消化道內的黏膜進入血液,送到身體各處,供組織細胞利用,使各個髒器發揮正常的功能,保證正常的生理活動。食物在消化道內的這種分解過程被稱為“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