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護理的基本內容
護理在病人康複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那麼,病人的護理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內容呢?現簡介如下:
基本內容
病情的觀察
主要是指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瞳孔等,這些生命體征的變化都反映出疾病的好轉或者惡化。因此,病情觀察是基礎護理的重點內容。此外,還應注意皮膚黏膜的變化和嘔吐物及大小便的顏色、量、性狀、次數等。
醫療護理
1.治療護理。如退熱、輸液、一家庭日常護理輸氧、排氣、抗炎、導尿等采用治療手段時的護理。
2.用藥護理。督促病人用藥,正確服用,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等。
3.診察護理。如化驗標本的正確采集,做各類檢查時的護理等。
生活護理
主要是照顧病人的清潔衛生,如洗頭、口腔清潔、淋浴、更衣、鋪床、修剪指(趾)甲等,以及一些必要的消毒。
飲食護理
根據病人病種病情的需要,製作特定的病號飯,科學合理地安排病人飲食,以補充足夠的營養,促進機體恢複。
休息與睡眠
任何疾病的好轉、康複都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因此,必須創造安寧的環境,保證病人充分的休息與睡眠。
心理護理
當人患病後,特別是一些較嚴重的疾病會使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恐懼、焦慮,這些都將影響病人的康複。因此,減輕病人心理壓力也是護理的內容之一。
家庭消毒的正確方法
家庭滅菌消毒最基本的方法是洗、曬、煮三種。別小看這些簡單的幾乎不花錢的方法,如果方法得當,做得充分的話,可以有效地預防一般的傳染病。
注意事項
1.對病人的監護人來說,保持手的清潔是至關重要的。要注意勤剪指甲,洗手時使用肥皂並用流水衝洗,洗後須用幹毛巾或餐巾紙擦幹。
2.肉眼看不見的各種各樣的細菌密布在居室內,尤其是有病人在家休養的家庭。水龍頭、廁所門的把手上以及比較潮濕的地方,細菌容易沾染和繁殖,所以要注意重點進行消毒。
3.床墊、被褥、毛毯以及衣服等要經常在日光下暴曬,尤其是對臥床不起的病人的床上用品和衣服一定要勤換、勤洗。
4.在梅雨季節和寒冷的冬天,尤其要注意日光直射。這樣做不僅可以保持幹燥,更是消毒的好方法。
5.對非傳染性病人的餐具,可以用洗潔精洗後再以流水衝洗。
6.對於患菌痢、傷寒、傳染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性疾病的病人所用之餐具、茶具、藥杯等器具,用後先放入鍋中煮沸消毒10~20分鍾後,再取出清洗、衝淨。
7.患傳染性疾病的病人所剩食物應煮沸30分鍾後倒掉,以免傳播疾病。
8.不管是衝洗還是煮沸消毒後的餐具,都不要用抹布擦幹,最好讓其自然晾幹。
消毒方法
1.一般性消毒:主要是指在家中消毒,如空氣、地麵、家具表麵、手、餐具、衣被和毛巾等的日常消毒。
空氣消毒———可采用最簡便易行的開窗通風換氣方法,每次開窗10~30分鍾,使空氣流通,讓病菌排出室外。餐具消毒———可連同剩餘食物一起煮沸10~20分鍾,也可用500毫克/升的有效氯,或用濃度0.5%的過氧乙酸浸泡消毒0.5~1小時。餐具消毒時要全部浸入水中,消毒時間從煮沸時算起。手消毒——要經常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在飯前、便後、接觸汙染物品後最好用含250~1000毫克/升的1210消毒劑或250~1000毫克/升有效碘的碘伏或用經批準的市售手消毒劑消毒。
棉布類衣被、毛巾與尿布等應煮沸消毒10~20分鍾,也可以使用0.5%過氧乙酸浸泡消毒0.5~1小時,對於一些化纖織物、綢緞等隻能采用化學浸泡方法消毒。
要使家庭消毒達到理想的效果,還需注意掌握消毒藥劑的濃度與時間要求,因為各種病原體對消毒方法的抵抗力不同。另外,配製消毒藥物時,如果家中沒有量器也可采用估計方法。可以這樣估計:1杯水約250毫升,1麵盆水約5000毫升,1桶水約10000毫升,1痰盂水約2000~3000毫升,1調羹消毒劑約相當於10克固體粉末或10毫升液體。如需配製1萬毫升0.5%過氧乙酸,即可在1桶水中加入5調羹過氧乙酸原液。
2.家庭中一旦發生非典型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時,要在專業機構的指導下進行消毒。
家庭用藥的誤區
藥量偏大
有些患者希望疾病盡快好轉或痊愈,不按醫囑,自行加大藥量,以為這樣可以提高“療效”。實際上,如果超量服用,就有可能引起藥物中毒,特別是小兒和老年人為甚。
藥量偏小
有些患者對藥物有恐懼感,害怕用藥後產生副作用,認為藥量小一些就比較安全。其實這樣做不但達不到治療目的,甚至還會貽誤病情,使病菌產生抗藥性。
用藥時斷時續
有些患者不能做到按時服藥,而是斷斷續續,想吃就吃,不想吃就停,或者忘記吃藥,下次一起補上。這樣不能使藥物正常而持久地發揮作用。
服藥時間不均衡
多數患者習慣在白天一日三餐前後服藥,而晚上或夜間不服藥,這樣白天血液中藥物濃度高,夜間就很低,自然也就影響療效。一般講要按照醫囑或按藥物說明書在均衡時間內服藥。例如,要求每日2次,那就是每隔12小時服藥1次。如果要求每日4次,即每隔6小時就要服1次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