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亦真亦幻的《碧血長天》(1 / 1)

飛行茶寮

作者:刑強

如果你是一個科幻愛好者,如果你想要去了解核動力航空母艦,如果你喜歡F-14戰鬥機,如果你是一個二戰軍迷,那麼你就不應該錯過《碧血長天》(The Final Countdown)這部電影。

該片於1980年首映,其中文名譯作《碧血長天》或《核子航母曆險記》。影片講述了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遭遇時空風暴,穿越到了1941年12月6日的珍珠港。在即將對珍珠港發動大規模突襲的日軍艦隊行動之前,“尼米茲”航母麵臨著是先發製人拯救珍珠港,還是尊重曆史做一個旁觀者的抉擇……

如果剔除掉影片中描述時空穿越的鏡頭,那麼該片就稱得上是一部有關“尼米茲”號航母日常運作和艦載機升空作戰的紀錄片了。作為一部20世紀70年代末拍攝的電影,由於技術水平的限製,不可能采用太多特效來展示航母及其艦載機的作戰細節,因此該片是在“尼米茲”號上實地拍攝的,有關艦載機起降的鏡頭十分細致。在第一次拍攝F-14“雄貓”戰鬥機起飛的鏡頭時,由於攝製組低估了發動機的強勁推力,使得過於靠近飛機的攝像設備被吹翻。這反映了攝製組力求真實的決心。

本片以寫實見長,雖是科幻題材卻也有很多具有科普價值的鏡頭。其一,對F-14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的表現足以令“雄貓”愛好者們大呼過癮。其實F-14無需進行空中加油便能在航母280千米防禦圈外進行90分鍾的空中戰備巡航,該片引入空中加油的鏡頭應該是出於觀眾眼福的考慮。其二,本片中有一段A-7E攻擊機因無法放下尾鉤而采用阻攔網進行著艦的鏡頭。這是攝製組在“尼米茲”號上捕捉到的一場真實事故,沒有劇本也沒有事前排練,完整地記錄了航空母艦上處理此類突發事件的全過程。因此有影評說該片對航空母艦的描述的真實程度甚至超過了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的航空母艦紀錄片。其三,本片對直升機海上救援的描寫可謂專業,在拯救落海參議員一節,SH-3H“海王”直升機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其四,為攔截日本海軍艦隊,“尼米茲”航母在短短幾分鍾內便彈射起飛了F-14、A-6以及A-7等16架作戰飛機,片中詳細刻畫了飛機的備彈、裝彈和彈射場麵,能達到這樣細致的程度是很難得的。其五,也是最令人期待的,就是F-14與“零”式戰鬥機進行纏鬥的這一段航空版關公戰秦瓊了。影片首先展示了兩架“零”式戰鬥機襲擊海上遊艇的場麵,這顯然是一種為後來做鋪墊的手法。然後在美國電影常用的史詩般的音樂背景下,兩架F-14戰鬥機出現了。精明的導演並沒有讓F-14發揮“先敵發現,先敵打擊”的優勢,而是借艦長的命令讓“雄貓”和“零”式來了一段貓捉老鼠般的空中捉迷藏。F-14可變後掠翼的作用體現無疑,在其6.5g的機動能力下,原本期待的激烈纏鬥成了一邊倒的“雄貓”對“零”式的戲耍,不過,這或許更符合實際情況吧。片中的很多機動動作也有著實戰意義,比如F-14拉起後急速俯衝的動作,原本是F-14為增加航空炸彈的投擲精度而進行的High Pop機動。

回歸影片本身,最終航母再次遭遇了時空風暴而回到了現代,這給觀眾留下了些許遺憾,同時也留下了太多提問和思考的空間。艦長在最後時刻為什麼召回了已經發現日軍艦隊的飛行編隊?當時處於冷戰時期,“尼米茲”航母上可能裝備有一定數量的核彈,如果航母沒能回到現代,後果會怎樣?一艘沒有防空護衛艦艇和核潛艇護航的航空母艦在麵對龐大的日軍艦隊時該如何應戰?處於不同技術水平的作戰飛機,對陣起來應是何種場麵?

穿越題材的科幻電影如今已經很多了,有關時空穿越的思考不一而足。影片中的F-14等戰鬥機也已經退役。有關軍事裝備的探討包羅萬象,而在其中提煉出的有關戰術戰法的總結與展望則對裝備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